
作为父母,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本应是一件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对于某些家庭而言,孩子的成长却带来了困扰和痛苦。前几天遇到一位老朋友,他谈及自家的孩子时面露苦色。为什么在孩子应该逐渐懂事的年龄,他们的成长反而成为了一种痛苦的经历呢?老朋友无奈地说:“孩子长大了,却越来越不听话了。”
是的,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的话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权威,孩子大多能够顺从。随着孩子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开始表现出不听话的一面。仅仅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不听话了吗?其实,孩子变得难以,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可能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过度溺爱和纵容是导致孩子性格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期在过度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容易养成骄纵、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可能会认为父母应该听从他们,而不是他们听从父母。当父母觉得孩子长大后不再受管束时,应该首先反思自己是否给予了孩子过多的不理智的爱。这种放纵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迷失自我,变得难以。
很多难以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与祖父母长期共同生活的经历。与隔辈人长期生活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说一不二”的性格。老年人往往缺乏教育孩子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言传身教的能力。在祖父母的照顾下长大,孩子可能会缺失应有的思想教育和约束。长期不与父母住在一起也可能导致感情基础薄弱,使得孩子难以认同父母,从而在他们长大后更难进行管束。
父母的自身修养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父母自身的素质不高,比如不孝敬老人、不与亲友交往、自私、暴躁等行为,都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潜在的不良行为就像孩子学坏的教科书一样,可能导致孩子从小就不愿意尊重这样的父母,更不愿意听从他们的教导。
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拯救”孩子的不听话呢?
父母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变得听话不仅仅是简单的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和给孩子传授人生的道理,让孩子提升自己的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内心明亮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分辨对错,这是让孩子变得听话的第一步。
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如生活自理能力和待人接物的能力。目前大多数孩子更注重知识层面的教育,而缺乏生活礼仪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其实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必须首先学会这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处理叛逆期的问题,获得心智的成熟。
凡是孩子,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让人“头疼”的缺陷。如果父母已经尽力教导甚至开始采取强硬措施,孩子仍然不听不改,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基础”没有打好。但只要父母不断学习和理育的真正含义,对于孩子来说,永远都有机会重新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