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魏六朝杂传叙录》研究
熊明教授的杂传研究自开展以来已逾。经过其多年的努力,相继出版了《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书局分别于2014年和2022年修订)、《汉魏六朝杂传集》(书局2017年出版)以及最新出版的《汉魏六朝杂传叙录》(书局,以下简称《叙录》)。这三部作品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填补了学界对杂传研究的空白,为古代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叙录》一书的特点在于其融合了现代学术研究路径与传统叙录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功能,创新了杂传叙录的研究范式。其学术价值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被评为2024年度书局“古籍文献类十佳图书”,并入选第六届传记文学学会优秀传记作品的理论研究作品。
在研究杂传之前,首先要厘清杂传的基本概念。《叙录》的“例言”部分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汉魏六朝杂传者,即汉魏六朝时期正史以外、与列传相类之传人篇什……”。这一定义融合了古今学术观点,既考虑到自《隋书·经籍志》起历代史志书目将杂传著录于史部之下,与正史、杂史并举的特点,也充分考虑到现代学术的文体划分问题。这样的定义使杂传成为现代学术研究中的独立文体。
熊明教授对汉魏六朝杂传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考据甄别,将五百多种杂传按照时代顺序分为五编,并对每部著作进行微观研究,分析其撰述手法、艺术特征等。例如,《钟离意别传》的品析展示了其忠君恤民、正直清廉等性格特征,同时作者将其与小说相比较,深化了对杂传叙事结构与美学价值的研究。《叙录》的宏微结合,体现了传统叙录的整体特征与现代学术的文体辨析相结合的研究特色。熊明教授深受其师李剑国的影响,“涸泽而渔”的学术态度使他在搜集材料方面极其丰富详尽。该书涵盖了西汉至隋亡的杂传五百多种,同时引用了大量的古籍和现代学术成果,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书中详尽论述了各个时代各个类型的杂传特点,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深入的思考视角。在论证过程中,《叙录》注重论从史出,强调研究的可靠性。例如在《列女传》中面对刘向生卒年的争议问题,《叙录》一一列举了古今学者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论证。除了参考古今文献外,《叙录》还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学术眼光。《叙录》的出现为学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汉魏六朝的杂传文献,熊明教授对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必将为后世有志于研究此领域的学者提供有力的指引和支持。《叙录》对于推动杂传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创新的方法和实践不仅在此书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运用而且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认识。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来共同推动古代文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