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莓和每天的每读音一样吗

草莓的莓和每天的每读音一样吗

自从成为妈妈,婆婆总是提醒我:“你怎么跟个闷葫芦似的?多和孩子说话啊!别小看他们的小脑袋,其实他们什么都懂。”于是,我开始在家里尝试着与宝宝进行更多的交流。

每天,我都能观察到宝宝的一些有趣反应。当我温柔地叫着“宝宝抬脚脚,穿袜袜咯~”时,他依然只顾啃手傻笑。这小家伙到底听没听懂呢?

让我来告诉你:0-3岁的小宝宝们,他们的大脑每天都在进行“情报破译”。

在最初的0-3个月里,宝宝就像是一个行走的“声音记录仪”。你以为新生儿只会吃喝拉撒?其实他们的听觉系统从出生就自带“收音功能”!当你第一次在产房说“宝贝”,宝宝大脑中的听觉区就已经开始亮起小绿灯。每天有大量的突触在疯狂连接,所以你会看到宝宝对各种声音有着敏锐的反应:听到爸爸打喷嚏会突然蹬腿,妈妈哼摇篮曲时眼睛会眯成月牙,听见钥匙声就扭头找大门方向。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和宝宝玩“声音捉迷藏”,通过摇晃铃铛来让宝宝转动眼珠。

接下来是4-8个月的时候,宝宝变肉“表情翻译官”。别被他们的无辜脸所欺骗!他们能够通过眉毛的抬高、嘴角的宽度来解读你的情绪密码。因为颞叶和顶叶开始协同工作:你说“烫烫”时皱鼻子,他立马缩回抓碗的小手;听到“洗澡澡”就扑腾着拍水花;看到大人吵架会瘪嘴准备大哭。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用具体的指令来与宝宝互动,比如换尿布前先说“预备——抬屁屁!”重复几次后,宝宝真的会把小屁股拱起来。

到了9-12个月的时候,宝宝成为行走的“指令”。你会发现,他们开始理解并响应简单的指令:喊“给妈妈”会递过来遥控器,说“拜拜”就挥动小肉手。原来布洛卡区(语言发射站)开始发挥作用了!我们可以玩更多的寻宝游戏,“小熊藏哪里啦?”“把爸爸拖鞋叼过来~”每次成功,宝宝大脑中的通路就会多铺一条。

到了1-2岁的时候,宝宝成为资深“戏精学员”,心里装着整本《人类行为指南》。说“擦香香”会自己抹润肤霜(虽然可能涂得一脸都是),听到“收玩具”就会跑去捡积木。但你说“不许吃糖”,他们会边偷瞄你边慢慢松开糖纸。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语言需要更加细致和精确,比如把“喝水水”换成“请用蓝色杯子接半杯温水”,因为宝宝的理解力比表达快6倍。

在与宝宝互动的过程中,有三大雷区需要特别注意。不要认为宝宝听不懂就懒得与他们交流。事实上,宝宝的听力发育非常快,他们会通过对话来逐渐理解语言。避免症式纠错。当宝宝发音不准确时,不要急着打断他们,重复正确的发音比纠正错误更有效。不要过度依赖早教机。真人互动能让宝宝的大脑更加活跃,而听录音则可能让他们失去主动学习的机会。

最后要说的是,每次看到宝宝盯着你发呆时,请想象他们的脑海中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数十正在为他们听到的每句话修建“脑内高铁”。你说的“吃饭饭”“洗澡澡”,都可能成为未来某天他忽然说出的“妈妈我爱你”。不要小看与宝宝的每一次交流,因为它们都是构建宝宝未来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石。


草莓的莓和每天的每读音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