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1.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声音特色,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仍是不同的。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像与物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为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以及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斜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310^8米/秒(8为次方)。
光的三原色包括红、绿、蓝。近视者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者则应该佩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天平的使用规则包括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平衡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密度的计算公式为=m/v,单位有kg/m^3和g/cm^3等。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速度的计算公式为1 m/s=3.6km/h 。刻度尺读数时要与尺面垂直,精确测量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包括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包括使接触面粗糙和增大压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包括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和用滚动代替滑动等。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要费距离。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增大压强的方法包括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压的存在可以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来证明,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浮力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沉浮的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等。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或P=UI(I为电流)。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关系可以通过电功的计算公式来体现。电流在磁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