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面业集团的员工们在全自动生产线上进行挂面车间的巡检工作。记者赵永辉捕捉到了这一瞬间。
在南和县,河北谷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糕点制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该县已经发展起35家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高达80。与此南和县闫里乡的麦田里,麦浪滚滚,收割机轰鸣作业,一片丰收的景象。这里是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万亩小麦种植基地,种植的麦子都是强筋麦,制作出来的挂面和面包口感极佳。
随着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南和模式”在邢台市呈现出蓬展的态势。农业种植与包装、盐业、食品机械等行业紧密相连,同时带动销售、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旅游、电子商务、健康餐饮、代农储粮等产业的融合。这种融合让该市的农产品加工业走在全省前列。
来自山东的李久合是一位“麦客”,他惊叹南和麦田的长势之好,麦子的平整度非常好,收割起来也十分顺畅。正在作业的地块是河合作社管理的麦田,他们选用了高产且优质的强筋小麦品种,测产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了种植订单,每公斤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出0.4元。
在河面业集团的展厅里,各种品类的挂面、面粉等产品琳琅满目。全密闭的生产车间里,从磨面制粉到和面轧面,再到烘干切割包装,所有生产过程完全依靠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完成。集团董事长魏海金表示,为了提高原粮品质,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他们职业农民流转土地进行集中种植,并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支付村集体每年每亩50元服务费,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
魏海金认为,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通过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集团不断改进生产设备,产能与产品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河面业集团年加工小麦380万吨,挂面产销量连续11年全国第一。这种“公司+合作社+种植基地”的农业生产体系将粮食生产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完美连接。
南和县的农业生产体系得到了农业大学的支持,通过科技因素的支撑打造智慧农业。近年来,邢台市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上项目、扩规模等方式鼓励企业壮大。目前,全市已建成多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和加工集群,还有一批领军企业如今麦郎食品公司、玉锋集团等带动产业腾飞。
农产品加工业的繁荣不仅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还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今麦郎食品公司为例,他们每年向农民订购优质小麦200万吨左右,仅此一项,农民增收总额在8以上。
部门的倾力推动也是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力量。邢台市每年都会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用地倾斜等支持措施。同时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此外重视人才支撑并注重品牌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年产值巨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记者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