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什么填空词语

亲切的什么填空词语

《灶台》马百齐绘

独自在家,家人外出。中午时分,走进厨房,轻轻一扭天然气灶台的开关,一声“啪”,蓝色的火苗立刻窜出。不一会儿,饭菜便烹饪完成。

这灶上的火,虽名为烟火,但如今已不见烟雾缭绕。《庄子》中的姑射仙子吸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而这烟火,正是我们凡夫俗子生活的写照,生火做饭,维系着我们的生活。尽管我不常下厨,但灶间的烟火与我人生的进程息息相关。

回忆往昔,我曾在冀南平原的湾子村庄度过愉快的童年。那时,家中做饭主要依靠柴火,庄稼收获后的秸秆、麦秸等是主要的燃料。秋收时节,大量的玉米秸秆倚靠在围墙上,层层叠叠。锅灶与土炕相连,烟雾通过房顶的烟囱。每到饭点,村落里炊烟袅袅,如梦如幻。

后来,我离开村庄到县城上学,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宿舍里砌着煤炉,用煤粉与泥土混合制成泥煤,填进炉膛。夏季,在屋外搭建简易厨房,炉具置于其中。尽管条件有限,但捡拾柴火的辛苦得以省去。

大学毕业后,我分到邢台市一所高校任教,单位分配了一间房子,生活步入新阶段。那时,冬季取暖已有暖气管道,灶火的燃料逐渐从煤粉转变为蜂窝煤。大家常在宿舍楼西的空地上一起脱蜂窝煤,边干边交流,欢声笑语。到了饭点,便一起炒菜、喝酒,共享生活的快乐。

几年后,我搬进单位兴建的楼房,灶火也从蜂窝煤升级到液化气。液化气罐一拧开关,火焰便蹿出,可自由调节火力大小。从此告别了为灶间拾柴火、脱煤球、扛液化气罐的劳作生涯。如今住在省城的新居,用上了更为先进的天然气,管道入户,安全环保无污染。生活的舒适便捷让人心生欣喜。从柴火到天然气这四种烟火方式记录了我从村庄到县城再到省城的转变见证了我的人生历程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那一簇簇温暖的烟火不仅抚慰了我的胃也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


亲切的什么填空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