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解码:在结构性调整中展现突破
亳州今年在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上表现出色。经过三轮博弈,最终筛选出的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高达63%。与去年相比,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项目数量激增了40%,智能装备制造类项目更是首次突破百亿级投资门槛。例如,安徽泽蒙农业机械智能制造项目将填补皖北地区高端农机制造的空白;亳州辉川中饮片项目则将传统中加工与数字化生产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高效率背后的“亳州速度”
截至3月底,亳州纳入省级开工动员的48个项目全部落地,开工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这一高效率得益于“专班服务+双挂钩制度”的组合拳。市领导直接负责重大项目的包保工作,每周的调度会都能直接解决用地、环评等难题;专项债券申报与项目开工率的挂钩,促使各县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审批流程。
产业转型的四大支点
亳州在中产业、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和乡村振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布局。在中产业升级方面,珍宝岛业和腾泰中提取物项目将推动本地中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领域,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亳州在光伏领域的突破;智能装备制造方面,纳极储能和泽蒙农机的项目展现了亳州对智能制造的重视;而在乡村振兴方面,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直接提升乡镇的产业承载能力。
精准配置资金与土地资源
亳州今年实施了“资源清单+应用场景”双发布机制。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处置闲置低效用地释放工业用地指标,优先配置给重点产业项目。专项债券的额度向先进制造业倾斜,创新采用“产业+社会资本”的混改模式,为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面对风险与挑战,冷静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