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是指哪四种建筑

亭台楼阁是指哪四种建筑

传统建筑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究竟何为亭呢?

亭,是传统园林与山野中的开敞式景观建筑。它以木构架为主,由四至八根立柱支撑起屋顶,柱间无墙,形成通透的空间。屋顶常采用攒尖顶、歇山顶等曲面设计,檐角飞翘,覆盖着青瓦或琉璃瓦。其梁枋交接处运用榫卯结构,檐下常装饰有斗拱、雕花挂落,柱间设有靠或坐槛。亭子的造型轻巧精致,既具有遮阳避雨的功能,又营造出诗画般的意境,展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美学。

简而言之,亭子就是在四根或八根立柱上放置斜屋顶,四面通风,供人休息、观景之用。比如颐和园的知春亭、安徽的醉翁亭等,都是其典型的代表。

若亭子下方有台基,将其抬高,则称为“台”,多用于观景、吟诗。如苏轼笔下的“超然台”,登高望远,气度非凡;还有鹿台和铜雀台等历史名胜。

若将亭子拉长,则称为“廊”,如颐和园的长廊,蜿蜒曲折,极具观赏价值。

若在亭子上加窗,廊中间加宽加高,则称为“轩”,如颐和园的写秋轩,宽敞明亮,景色宜人。

若将轩建在水边或花木丛中,则称为“榭”,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若将榭的底座改为船形,则称为“舫”,如颐和园的清晏舫,仿佛一艘小船在园林中荡漾。

若将亭子四周加上墙壁封闭起来,有一面或两面开窗户,再往上加盖一层或两层,则称为“楼”,如著名的岳阳楼、黄鹤楼等。

若楼的四面都开窗,并加入回廊,则称为“阁”,如滕王阁。阁与楼相似,常作为藏书之地。

这些建筑通过虚实对比、借景框景等手法,共同营造出园林中“咫尺山林”的诗意空间。


亭台楼阁是指哪四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