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锅巴又酥又脆

怎样做锅巴又酥又脆

听说,清代慈禧太后在晚年时期因为饮食习惯过于油腻,肠胃不适,常有消化不良的困扰。她听说锅巴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后,这位“老佛爷”便对锅巴情有独钟,每天都离不开它。她尤其喜欢粳米锅巴,有时会直接食用锅巴片,有时会用锅巴做菜,甚至有时会将锅巴研磨成细末服用。御医也曾开出过用粳米饭锅巴焙焦后研细末服用的方。

一直以来,锅巴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由于其方便携带且可以长期保存的特点,过去徽州人出门经商时,行李中的干粮总是少不了锅巴。

在现在的徽州农村,仍然有人使用土灶做饭。每当过年吃团圆饭或宴请亲朋好友时,土灶必定会用上,做饭时自然也会有香喷喷的锅巴产生。

制作美味的酱锅巴需要借助农家土柴灶以及大铁锅。煮饭时,需要精心烙制出锅巴,呈现出略带焦黄的色泽,厚而脆。由于过去徽州人会将锅巴作为干粮,因此锅巴需要烙制得厚一些。在大锅内水煮开后,舀出米汤,留下小火,慢火烙制,直至锅巴自动脱锅翘起。锅巴的厚度应该控制在大约5毫米左右,厚薄均匀。制作完成的锅巴呈现出金的光泽,脆而不焦。

接下来是制作锅巴的浇头,浇头种类繁多。徽州人一般使用笋干、肉丝、香菇、徽州豆干子、青红辣椒等食材作为锅巴的浇头。将这些食材切成碎丁,在油锅中翻炒至熟而不烂,然后加入高汤,勾薄芡,熬成浓郁的酱汁。将滚烫的酱汁浇到锅巴上,随着滋啦的声响,香气四溢。

锅巴吸收了汤汁,依然保持酥脆的口感,同时又有鲜美汤汁的渗透,使得锅巴的口感更加丰富。酱锅巴也有两个别致的称号,一曰“平地一声雷”,二曰“天下第一菜”。


怎样做锅巴又酥又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