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坐高铁时,你是否注意到座位的奥秘?
高铁座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座位编号中没有字母“E”。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一同探究。
一、高铁座位的分布规则
对于现在运行的高铁座位编号系统,座位号是以“数字+字母”的形式呈现。其中数字代表座位排号,字母则代表座椅的具置。这一规则广为人知。
对于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商务座,座位排列为“1+1”,使用字母A和F来标识座席的位置。复兴号动车组的商务座采取的是“2+1”的座椅排列,座席编号同样是A、C和F。优选一等座和一等座采用“2+2”的座椅排列,使用A、C、D和F来标识。至于二等座,则是“3+2”的座椅排列,用A、B、C、D和F来表示座位。
二、为什么高铁座位没有E?
无论是一等座、二等座还是商务座,你都会发现座位编号中没有字母“E”。这其实是遵循国际惯例的结果。从飞机舱位说起,早期的飞机是单通道走廊设计,座椅是“3+3”的排列方式。在这种设计中,走廊左右两边各三个座位,分别是ABC和DEF。A和F的位置靠窗,C和D靠过道,而B和E则位于中间位置。久而久之,A到F这六个字母不仅仅是表示顺序,而是形成了特定的字母代表靠窗、过道与中间座位的惯例。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的火车座位编号也采用了航空公司的国际惯例。在普速旅客列车中,“3+3”的布局共有六个座位,而在高铁列车中,“3+2”的布局则是五个座位。由于高铁座位比普速列车少一个,因此靠窗的AF和靠过道的CD不能改变,只能去掉E座。这样,高铁座位就没有E了。下次乘坐高铁时,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座位的分布,看看是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