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天气情况却有些反常。尽管寒潮频频造访,却无法完全压制气“热情洋溢”。申城的冬天似乎迟迟未至。上周的寒潮正在逐渐退去,尽管今日清晨的气温略低,但白天的阳光依旧灿烂,气温稳中有升。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约16℃,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暖意。冬至已至,为何冬天仍未能如期而至?上海冬天的常规到来时间是12月3日,但如今已过去半月有余。从12月17日至昨日,日平均气温连续四天低于10℃。今日气温回暖,要达到这一标准似乎有些困难,使得此次入冬冲刺可能再度失利。虽然历史上上海最晚的冬天出现在1991年12月25日,但暖和的冬至在上海并不罕见。近十年来,有六年的冬至日最高气温超过10℃,其中2016年冬至日最高气温更是高达18.4℃。
网络上的朋友们纷纷猜测,今年上海是否会跳过冬天直接进入春天?事实上,答案并非如此。上海全年最冷的时段尚未到来。尽管冬至往往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开始,但从旬平均气温来看,上海一年中最冷的时段通常出现在小寒和大寒。本周六,新一轮冷空气将全面影响上海,气温将再次出现明显下降,并可能创下半年来新低。届时市区最低气温将跌至-1℃,而郊区的气温则会更低。上海可能就此正式进入冬天。
除了作为重要的气候节点外,冬至在传统民俗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冬至。作为最早确定下来的节气之一,冬至被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又被称为亚岁。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一方面是因为年关将近,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冬至的重要性。在上海,人们习惯用吃汤圆的方式来庆祝冬至。古诗中“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的诗句,生动描绘了上海家庭热闹庆祝冬至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