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宿四(Betelgeuse)是猎户座星的一颗红超巨星,是夜空中除太阳外第十二亮的恒星。它位于著名的猎户腰带附近,就能看见它发出的橙红色光芒。在北半球,从每年一月开始,可以在东方升起,三月中旬已在南方的天空中可见,几乎全球各地的居住者都可以看见它,只有南极洲少数几个位置在南纬82更南边的偏远研究站才看不见。
参宿四的视星等为+0.50,其平均亮度是天上的第十亮星。但因为它是变星,光度变化范围在0.0至+1.3之间,有时它的光度会超越其他几颗星,成为全天第九亮星。参宿四是一颗胀缩变化的恒星,其紫外线影像显示出恒星的不对称脉动、扩展和收缩。作为胀缩变化恒星”SRc”的次分类,研究人员提供了不同的假设来解释其视星等的变化。
参宿四的距离估算一直是个难题,不确定性使得许多恒星的参数值难以得到正确的估计。自从白塞尔在1838年成功的测量出视差以来,天文学家就对其距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直到依巴谷任务结果发布于1997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视差值是=7.631.64 mas,相当于距离大约是131 pc或430 ly。
参宿四的光度变化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颗胀缩变化的恒星,它的视星等变化导致其表面出现复杂的活动。马丁施瓦茨席尔德的假说认为,这颗恒星表面的巨大对流细胞(米粒斑的模式)是导致其光度变化的主因。在太阳上,这些对流细胞或称为太阳米粒是热传导的一种重要模式。相比之下,参宿四这样的恒星可能只有一打左右的怪兽般的米粒斑,足以支配其表面。
除了光度和距离的不确定性外,测量恒星的角直径也是一项挑战。自第一颗在太阳之外被测量出直径的参宿四以来,天文学家已经尝试使用各种方法来测量恒星的角直径。由于周边昏暗、光球层的节奏性膨胀和收缩以及从恒星逐出的物质构成的星周包层等因素,精确的直径很难定义。因此测量参宿四的确切直径是一个重要的天文学议题。现在的讨论主要聚焦于在近线或中线上获取最精确的角度测量来找到答案。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在继续进行当中,等待更准确的测量结果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