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麻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一种症状。有时候是由于劳累过度导致的局部软劳损,休息过后自然会好转,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有时候,手麻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兆,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手麻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疾病呢?可能是脑卒中、颈椎病和关节炎等。如果你的手麻经常在夜间出现,并且伴随着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的症状,或者是处于期、绝等特殊阶段,那么很可能是患上了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也被称为“鼠标手”,是指正中在通过手腕时受到,导致损伤、水肿,进而引发手指麻木、疼痛甚至肌肉萎缩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手腕内的“隧道”变窄,里面的和肌腱受到。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腕管综合征呢?除了手麻,典型的症状还包括手指无力和大鱼际肌(大拇指下方的肌肉)萎缩等。如果有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到骨科进行评估。
有些人群更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比如喜欢做手工、做家务的人,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的人。一些慢患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甲减等,也可能更容易患上此病。
如果发现自己有手麻的症状,首先要尝试减少手腕的负担,避免做拧毛巾、抓握、提重物等动作。同时可以进行热敷并佩戴弹性护腕,为手腕提供支撑。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正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物治疗、康复治疗、封闭针治疗等。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解压。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最近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两个职业病类别,并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是在这个目录中,腕管综合征的人群限制是“仅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因此长时间使用键盘、鼠标导致的“鼠标手”并不在此列。
你的手腕健康吗?如果出现手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关注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手腕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