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初,朋友圈里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许多人会在这个时候为新的一年制定目标,树立Flag(标志)。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之一呢?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有些Flag看起来似曾相识,仿佛去年未能完成的Flag又被重新树立了呢?
一项媒体调查显示,如果没有特别的毅力,大多数网友年初立的Flag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会放弃。年初的壮志凌云,稍不留神就会变成过眼云烟。那么,为什么你的新年Flag总是无法完成呢?
不要将“改变心情”误认为是“改变自我”。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被称为“错误愿望综合征”,即试图通过设定新的目标(立Flag)来救赎和悔过之前的自责、遗憾和懊恼等情绪。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早在1926年就提出了心理替代作用的概念:大脑会把你所说的当成你已经做的。虽然公开宣布立Flag赋予了一种仪式感,但语言也可能给心理造成错觉,产生一种已经完成的愉悦感,从而无意中把“制定目标”和“完成目标”混为一谈,导致动力大大减少,最终导致Flag失败。
愿望不等于目标,目标需要具体规划。
愿望是欲望的驱动,而目标需要在愿望的基础上,规划出实现的路径,进行相应的拆解和量化,然后确定“关键动作”。例如,“2022年我要减肥”只是一个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需要具体规划全年要减多少斤,每周甚至每天的减肥计划是什么,当临时有事无法完成计划时该如何调整,“关键动作”是跑步还是瑜伽?只有对目标进行量化和拆解,才能让目标管理更加高效。许多人只停留在表达愿望的阶段,缺乏具体规划,导致“三分钟热度”后无法继续坚持,这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容易导致Flag在短期内失败。
放下心理包袱,不要追求“完美”。
虽然完美是一个褒义词,但“完美”带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从下决心到制定计划,再到实现转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社会行为学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摇摆是正常现象。追求“完美”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导致拖延和自我否定。在实现Flag的过程中,要放下心理包袱,即使偶尔几次未能按计划完成,也不要否定自己之前的努力,而应该继续坚持,把每天的“战术动作”做到位。虽然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希望2022年每个人的Flag都能屹立不倒,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新的一年里你的Flag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它呢?这篇文章来源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