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即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也被称为“十月朝”、“祭祖节”或“秋祭”。寒衣节在北方尤为盛行,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活动,纪念逝去的亲人。除了常规的祭品如食物、香烛、纸钱等,还有一种特有的供物——冥衣。冥衣是专门焚化给祖先的,寓意送寒衣。
寒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在九月底人们就开始售卖冥衣、靴鞋、席帽等物品,以备十月初一烧献。到了元代,更是将十月初一的祭祀活动称为送寒衣节。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是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
农历十月,又被称为“寒月”,标志着严冬的来临。在寒衣节这一天,不仅要为亡人祭祀、送寒衣以过冬,生者也会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如妇女们为家人孩子换上冬装,男人们整理火炉、烟筒以备寒冬取暖。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一个与孟姜女相关的传说。相传在十月初一这天,孟姜女带着食物和衣物,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长城脚下,却发现丈夫已经离世多日。她的悲哭声感动了天地,长城崩塌了八百里,她在废墟中找到丈夫的尸骸,为他穿戴好从家乡带来的寒衣,并献上食物。她怀抱丈夫的遗骨跳海殉情。于是人们将农历十月初一称为“寒衣节”,这一天也成为了缅怀先辈、凭吊已故亲人、祭祀送寒衣的日子。
在祭祀时,寒衣一般是纸裁的,有的还会夹裹着棉花。人们焚烧寒衣和祭物,以此表达对亡者的哀思和崇敬。除了香烛、黄纸,祭祀的贡品还包括素酒、素食、水果、鲜花等。
在寒衣节这一天,各地还有特色的美食。在江苏一些地方,人们会吃红豆饭,据说这与一个传说有关。而在广东惠州,人们则会在这一天制作糍粑,这是一种用糯米做成的传统节日祭品。饺子也是北方一些地区的必备美食。除了这些,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吃荞面、莜面的习俗。
“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念天堂里的亲人,愿他们清静安息、不再孤冷。我们也珍惜当下,好好生活,是对逝者最大的祭奠。每天的生活虽然琐碎繁杂,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的热爱,就能找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