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循着《黄帝内经》的哲理,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四季交替和昼夜变化对人的影响尤为显著。顺应自然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养生防病,是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实现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的关键。
气血运行如同水流,在经络中循环不息。一天之内,气血会在不同时辰流经不同的经络。遵循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找到最舒适的养生方式。
深藏在十二时辰中的养生智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
子时(23时至1时)是胆经经气最旺的时候,此时应该熟睡,让阳气顺利生发,阴气妥善收藏。
丑时(1时至3时)和寅时(3时至5时)肝经和肺经活跃,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肝脏完成血液新陈代谢,为全身输送新鲜血液。此时熬夜会导致面色青灰、情绪倦怠烦躁。
卯时(5时至7时)大肠经“上岗”,此时起床喝水并排便,有助于体内毒素。喝水有讲究,宜喝阴刺激肠。
辰时(7时至9时)和巳时(9时至11时)胃经和脾经活跃,此时不吃早餐易引发胃病。脾主四肢肌肉,除了饮食有常外,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午时(11时至13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此时心经最为旺盛,午睡是最佳的养心方式。
未时(13时至15时)小肠经当令,是保养小肠的最佳时段。午餐过后需保护血管,确保营养物质充分吸收。
申时(15时至17时)经当令,此时可以通过撞背来刺激经穴位,缓解疲劳、提升阳气。
酉时(17时至19时)是一天中类似秋冬的时段,养肾最佳。无论是补肾的食物、物还是益肾固精的,此时都是最佳时机。
戌时(19时至21时)为心包经时刻,通过敲击心包经预防心脑血管病和心理疾病。
亥时(21时至23时)三焦经当令,疏通三焦元气运行,气顺则百病消。可以通过按压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来疏理三焦。八段锦的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也能有效刺激这一穴位。遵循这些养生智慧,我们的健康将得到有效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