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一段超级治愈的视频短片:在地铁站台上,当车到达站点时,妈妈轻声细语地提醒旁边的儿子小虎该下车了,一旁的爸爸似乎没听见儿子的呼唤。车门即将关闭之际,妈妈没有尖叫也没有,只是平和地对着电话说:“下一站换乘就好。”爸爸也轻声回应:“没事,只是晚几分钟。”
很多家庭在面对类似的小插曲时,往往会将小事扩大化,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氛围。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告诉我们,过度的指责和批评可能会让孩子陷入自卑的境地。正如那位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少年,面对父母的喋喋不休最终崩溃崩溃的心理防线,就说明了这一点。
餐桌是最容易家庭氛围的地方。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的餐桌总是像审判席一样,父母会轮番数落我的考试成绩、性格缺陷等不足。然而当我看到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分享她的育儿经验时,她强调即便再忙碌也要亲自下厨,让餐桌成为分享日常的温馨之地。麦吉尔大学的研究发现,经常一起用餐的孩子焦虑感能降低37%。
有一次在烧烤店看到暖心一幕:一个帮忙的十二岁少年不慎打翻餐盘,店主父亲第一时间教他如何解决问题:“先道歉再补送上啤酒并重新点菜。”这种遇事冷静处理的态度非常宝贵。我曾经见过心理咨询师叶月幽在旅行时遇到类似情况:儿子忘记带泳镜,她选择了控制情绪而不是责备孩子。事后她感慨道:“为了几十块钱的泳镜而毁掉千元的旅行才是真亏本。”
阿尔伯特埃利斯曾言:“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正如我家邻居在孩子打碎古董花瓶时的反应:夫妻二人相视一笑并表示这正是更换装饰品风格的好时机。这种对意外保持冷静与坦然的态度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礼物。因此真正高级的教育智慧是明白以下三个道理:当错误发生时少说两句维护孩子的尊严;当情绪失控时通过良好的家庭沟通来滋养心灵;当意外突然降临先解决问题比发泄情绪重要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