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于赓哲教授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是南方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神秘巫术——蓄蛊术。
在南方,尤其是西南少数聚居地,有一种神秘的巫术一直流传至今,它被称为蓄蛊术。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蓄蛊术已经十分陌生,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这种古老的巫术仍然留有残余。
蓄蛊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从中原到江南,再从江南到岭南,最后到达西南。据古籍记载,蓄蛊者将多种虫子在一起,让它们相互残杀,最后存活下来的最毒者即为蛊虫。蓄蛊者可以通过饮食将蛊虫传染给他人,使人腹部疼痛甚至死亡。
关于蓄蛊术的存在和真实性,一直存在许多争议和疑问。例如,不同的动物食性不同,它们如何能够相互?又如何能够证明蛊虫的存在和它的毒性?尽管如此,这个传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流传至今。
在历史上,有蛊毒和巫蛊两种类型。巫蛊实际上是一种黑巫术,通过扎小人等方式加害于人。而蓄蛊的雏形可能出现在西汉时期,《周礼》中提到了“毒蛊”,而到了东汉时期,蓄蛊传说可能已经颇有影响。
关于蓄蛊的传说在社会中产生了不少恐慌,同时也诞生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例如,在唐代发生的一起蛊案,由于当地被认为是蛊乡,一起因为妻子突然去世而引起的冲突被渲染成蓄蛊陷害的事件。最终并没有找到关键证据——蛊虫,使得这起事件充满了。
如今,蓄蛊的传说只存在于某些西南偏远地区的乡村和湘西山区。这些地区往往因为文化落后、缺乏话语权而被人误解和指责。在这些传说背后,也有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例如,在粤西地区,妇女为了挽留可能遗弃自己的丈夫,声称在饭菜里下了定时般的蛊毒,只有按时返回才能得到解。这是地位低下的女性维护自己权益的无奈武器。
蓄蛊术是一个充满神秘、恐怖和争议的传说。尽管在现代社会,它只存在于一些偏远的地区,但在历史上,它曾经对社会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于这样的传说,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同时也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