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馈赠——读书的力量
【历史典故】《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在荆州督军事,驻守于襄阳。他推广学问教育,致力于缓解民间的远近忧虑,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与喜爱。每逢风光佳期,羊祜便到岘山,举杯赋诗,孜孜不倦。他逝世后,人们在他常游憩的岘山上建碑立庙,以示纪念。每当人们看到这座碑时,无不为之动容,因此得名“堕泪碑”。
【意义诠释】羊祜的治事精神,通过后人的诗歌与故事得以传承。他治学严谨、为民所思的精神,化作了众多的代称和词语,用以赞誉显著的政绩、表达怀旧之情或描述伤心落泪的场景。如“堕泪碑”、“岘山碑”、“岘亭碑”等。
【具体代称】
李白在《襄阳曲四首》中提及的“岘山临汉江,水色苍茫如雪”,以及那“堕泪碑”在岁月中留下的痕迹。
马致远在《庆东原叹世》曲中形容羊祜与另一位历史人物同样具有杰出才德。
舒位在《梅花岭吊史阁部》诗中借岘山之碑来寄托哀思。
温庭筠、李涉、赵善括等诗人也都在诗中提及“岘山碑”,以表达对羊祜的怀念之情。
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提到了“岘亭碑”,描绘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徐陵在《与李䢷书》中提到“泣望羊碑”,以此来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
柳亚子等人在其诗中也用到了如“涕泪碑”、“岘首碑”、“羊公碣”、“堕泪碣”、“羊公石”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情感。
【文化传承】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致力于传播优秀的文学和传统文化。阅读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身心的重要方式。我们邀请您关注本号,一起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读者热议
我们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共同为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