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冠病毒肺炎突然爆发的2020年,人们的生活被深刻改变。这场的起源,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病毒的源头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广泛的讨论。
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的传播过程可能存在许多未知的中间宿主。华南农业大学最新的研究发现于2月7日发布,暗示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除此之外,蝙蝠作为一个独特的生物,承载了许多共患的病毒的自然储备库。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在内数十种病毒都寄宿在蝙蝠身上。由于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它们携带病毒却极少出现病症。而我们人类对这些病毒则无法免疫。令人回忆的是,早在17年前爆发的SARS中,自然宿主也是蝙蝠,而中间宿主则是被人们贩卖和宰杀的。此次中可能的中间宿主穿山甲是保护动物,却依然难以逃脱被人类滥杀的现实。
实际上,或许源于动物的这些病毒并非特意侵袭人类。但人类的行为使野生动物市场和餐馆成为了病毒的传播途径。每次的人类伤痛都是对自然环境的带来的反噬结果。尽管令人心有余悸,我们不必对野生动物产生恐慌和排斥心理。它们并非疾病的唯一源头,相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密不可分,动物世界亦是人类宝贵的启示之源。例如科学家们从蛛丝中获得灵感,创造了超越钢铁的高级丝线技术,将应用于医领域的坚固假肢、器官和韧带;仿生设计借鉴鱼类的游泳姿态启发了船舰设计,而蜻蜓的飞行研究推动了直升机的发明;雷达则是模仿了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对海豚的声音定位研究带来了声纳技术的突破;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启示人们设计出预测风暴的设备;青蛙的视觉原理启发了电子蛙眼的发明;萤火虫的光启发了日光灯的出现;而鼻涕虫的黏液则启发医学界研发出强力无毒的医用黏合剂,已经成功用于修补猪的心脏损伤,甚至在经受数万次心脏收缩后仍然保持稳定。人类在动物身上获取的启示不仅仅体现在以上方面。因此我们应尊重每一个生命、敬畏自然规律。愿此次过后,万物复苏,我们更加珍视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