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粽子自然成为了餐桌上的主角。粽子美味,但食用时也需警惕,有时候稍不注意,可能会导致旧病复发。
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其黏性高、不易消化。广东的粽子常常加入肥肉、豆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吃了容易引起胃胀、胃痛。如果是甜粽子,还容易产生胃酸,有胃病的人症状会明显加重。粽子并非可以随意大吃特吃的美食。
尤其有几类人群在食用粽子时需要注意:
1.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清水粽子,并控制好分量。
2. 胆囊炎或炎病史的患者应少吃粽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应谨慎,以免病情加重。
3. 痛风患者需避开含有鱿鱼、干贝等高价食材的粽子。
4. 心血管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粽子,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
5. 对于痰湿重、脾胃虚的人来说,应尽量不吃粽子,尤其是凉的粽子更要避免。
其实,粽子全身都是宝。糯米性味甘温,能温补脾胃、补益中气;包粽子的荷叶有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的作用;箬竹叶则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如果自家制作粽子,可以根据家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改良,更好地发挥粽子的养生功效。
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杂粮代替部分糯米来降低升糖指数;心血管病患者可以选择素菜粽,以香菇、芥菜等素菜为内馅,健康又美味。对于养生美容,可以选择红枣和栗子作为粽子的馅料。茶汤也是粽子的最佳搭档,如山楂乌梅汤和消滞茶等,可以帮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不同种类的粽子还可以搭配不同种类的茶,以平衡营养和消化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吃完粽子后不要马上喝冷水或冷饮,以及吃冰冻的果瓜,这会使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购买粽子时也要警惕过于鲜绿的粽叶,有可能是用化学染色手段染色的。
吃粽子的规矩不少,中老年朋友们一定要了解。除了享受美味外,更要注意健康。看完此文后,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