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关于“荤”字的解释并未详尽,今天我们将再次深入探讨,同时扩展了解一下道家的五荤与佛家的五荤之间的差异。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指正,让我受益匪浅。
荤菜,原本指的是某些具有强烈气味的香草类植物。在古代佛教中,这些植物被认为在食用后会影响人的,产生欲望,因此主张避免食用。这些植物共有五种,被称为五荤或五辛,但佛家与道家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在现代,人们常常误将含有动物性成分的餐饮食物称为“荤菜”。实际上,在古代,这类食物被称为“腥”,与荤腥合称为“荤腥”。
关于佛家的五荤:
在佛教中,所谓的荤并非指鸡鸭鱼肉等,而是指如大蒜、小蒜等具有刺激性的蔬菜。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家五荤包括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
这五种蔬菜生食易使人,熟食则容易引发。在南传佛教,即小乘佛法的一些人,仍然可以食用一些肉类食物。但当佛教传到后,经过本土化过程,大部分都不允许食用有情众生,如鸡鸭鱼肉等。在特殊情况下,僧人是可以吃荤的,但条件必须圆满成熟,不能以此为由胡乱杀生。
关于道家的五荤:
根据《尔雅翼》的记载,道家的五荤包括韭、蒜、芸薹、胡荽、薤。其中芸薹是现在的油菜一类。而《本草纲目》则记载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
这五种东西吃了之后,嘴中会带有难闻的气味,不利于与人沟通。从修行角度来看,也不利于与神仙交流,可能会招惹鬼怪,不利于修炼。
那么,为什么辣椒、姜等辛辣食物不属于五辛呢?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吃了之后没有气味。天地不正之气所生的食物味道重、气味毒,吃了会伤害五脏六腑。人心平气和,主张清淡而不重口味,所以戒吃这些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