辶的字是半包围结构吗

辶的字是半包围结构吗

为了满足广大书友的需求,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田英章先生的楷书作品《滕王阁序》。现在我们要聚焦于其中的第三百七十四个字:迥。想要了解这个字在田英章先生的作品中如何呈现,以及它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技巧吗?请在本公众号里查阅。

字如其人,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内涵。“迥”字便是如此,它仿佛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无穷与辽阔。在田英章先生的笔下,“迥”字更是被赋予了生命与活力。

“迥”字的结构为半包围,需要内外协调。上半部分的“冋”字,上宽下窄,左竖斜切起笔,向下稍右斜,略弯;横折虚接起笔,横画抗肩,略呈俯势。里面的“口”字要稍偏左,斜势抗肩。

下半部分的“辶”旁位置要准确。点笔要饱满,收笔稍回锋;弯钩起笔低,横画大抗肩;然后往上提笔锋、顿笔回锋走“S”弯;最后的平捺藏锋起笔,一波三折,要注意行笔的方向和轻重。

在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迥”字的身影。如在唐代的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欧阳通《道因碑》,晋代的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以及明代的文徵明《早朝诗》、董其昌《紫茄诗》、祝允明《自书诗》,清代的傅山《孟浩然诗》等作品中,都有这个字的精彩表现。

希望这次解析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田英章先生的楷书艺术,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在实践中不断揣摩、提升。让我们一起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辶的字是半包围结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