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学生朱幽兰,手持小刻刀,专注地在木板上勾勒。一笔一划间,线条清晰流畅,仿佛将艺术融入生活的每一刻。“在创作版画的过程中,我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着美、追寻着美。”朱幽兰分享道。
课堂上,同学们沉浸于木刻版画的创作中。草图上有生动活泼的动物,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还有富有传统节日特色的符号。在时而交流、时而沉默的创作过程中,大家共同体验着艺术的快乐。如今,这样的“甲马版画”兴趣课已成为学校的常规课程,每周二、周四下午开课。
学校的美术教师、“甲马版画”指导教师周鹏介绍:“版画的特点在于其线条的清晰、简单与夸张,这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美术教学。”版画制作过程中,从绘制草图到电脑翻印,再到木板作画、打蜡、刻板、刷油墨等,学生全程参与,亲手体验艺术的魅力。
棠外附术教研组长、“甲马木刻版画工作坊”负责人王宪龙表示:“甲马版画源于生活,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它并没有固定的框架,其表现形式和技巧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作为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甲马木刻版画,自2020年进入学校美术组老师的视野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老师们结合已有的木刻版画基础,加入甲马元素,成立了“成都市甲马版画”工作坊。这一艺术形式融合了绘画、雕刻、印刷等多门艺术技巧,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美育是点亮生命的魔法。”王宪龙创新推出“非遗+”课程,将木刻版画与数学几何知识相结合,蓝染工艺与化学染料实验相联动,水墨技法与文学诗词鉴赏相融合。学校的非遗工坊长廊里,展示着学生的数百幅优秀作品,其中《寻梦梵高》和《广都流韵》等作品更是获得了省级奖项,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才华与创意。
成都市双流区广都博物馆还为学生们的版画作品开辟了专门的展示区。“甲马版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结合地域特色进行创作,形式活泼,受到社会的欢迎。学校还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高校专家进行指导,举办社团文化节和成果展,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心。
展望未来,学校将打通书法、绘画美术工作室,促进美术形式的融创和跨学科的融合,讲好绘画与刻印的故事,让更多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发现和感受生活的艺术之美。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错误来源,请及时通过邮箱联系我们(邮箱地址:.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