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to b 和 b to c 营销区别

b to b 和 b to c 营销区别

几个月前,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表示:“我们并非完全放弃To B市场,但我们的主要精力仍然聚焦于C端的发展。”这家国产大模型创业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将重心放在Kimi智能助手上,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杨植麟坚信AGI(通用人工智能)和Scaling Law(缩放定律)的发展潜力,他将自己比作攀登雪山永不停歇的创业者。最近Kimi的用户们发现月之暗面在To B领域也开始发力,他们于八月初推出了Kimi企业级API,为企业提供模型推理服务。

在行业内,有一种共识是,To B是传统互联网科技大厂在大模型竞争中的优势路径,而创业公司则在C端市场拥有更广阔的机会。这是因为大厂拥有和更庞大的算力规模,能够更好地提供企业级服务并保证服务器稳定性。

几个月前,由字节跳动、百度、阿里等大厂主导的大模型“价格战”,主要是围绕企业级服务展开。通过提供低价的API服务,大厂在淘汰那些技术实力不足的企业的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种竞争方式对创业公司来说非常残酷。尽管他们知道直接切入To B市场的挑战非常大,缺乏资源和优势去面对这场激烈的竞争,但他们仍坚持深耕C端市场。许多创业公司如王小川、李开复和杨植麟都对To C市场抱有深厚的情感。他们相信C端市场的潜力更大,也明白自己的资源无法支撑高昂的To B市场竞争成本。

月之暗面此时选择向B端发力并不是突然之举。其背后的考量反映了大模型在商业化道路上的困境。虽然Kimi已经开始探索商业化的可能途径,推出了打赏功能等尝试,但在用户付费意愿不高的情况下,商业化进程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在To B市场的突破成为了更现实的选择。尽管企业客户数量不如消费者客户庞大,但其带来的现金流更加稳定且能快速形成商业闭环。随着估值不断上升以及新融资的到来,走通商业化的道路对于大模型创业公司来说已成为当下最紧迫的问题。能赚到钱就是胜利之道。

进入To B市场并非易事。除了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外,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服务能力以应对市场的独特需求。B端客户往往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而非标准化的产品这导致需求繁琐且定制化成本极高这要求创业公司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以满足这些复杂需求在大厂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寻找到自身的定位也是一项重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To B还是To C能走通一条可持续商业化道路的公司才是真正的成功者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只有依靠实打实的利润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


b to b 和 b to c 营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