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甑糕:关中特色小吃的故事
在陕西关中地区,有一种著名的小吃叫做甑糕,它的名字背后蕴丰富的历史和故事。关于其起源,一种古代蒸器——甑,是其名字的重要部分。据史载,“黄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成。”表明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并随着青铜器的出现,逐渐演变为铁制。如今,这种古老的蒸器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工艺和传统。铁甑是甑糕制作的灵魂工具,传承着悠久的吃食文化。
据传,甑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有一种名为“糗饵粉糍”的食物,是甑糕的前身。《周礼天宫》中就有关于这种食物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食物逐渐发展演变,到了唐代,甑糕的形态已经与现今非常接近。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就与现在的甑糕一脉相承。唐宋以后,糕类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但甑糕以其独特的炊具和风味传承至今。
在关中地区的大街小巷和乡村角落,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出售甑糕的叫卖声。那些走村串户的专业户们使用的蒸器就是底部有透气孔的甑。尽管寻常百姓家中并不多见甑,但人们对这一传统美食的热爱却从未减少。特别是每逢过年的时候,许多家庭都会蒸制甑糕来庆祝。
在这里,我要讲述我母亲蒸甑糕的故事。她使用的原材料是江米和红枣,与市场上出售的并无太大区别。为了蒸制出美味的甑糕,母亲会先将江米和红枣浸泡一两个小时,然后清洗干净。接着,她会把泡好的食材分别装进盆里,放在热锅上蒸大约三四十分钟。如果爱吃甜食,还可以在蒸好的江米里拌入捣碎的冰糖或一定量的白糖。
蒸制甑糕的过程十分讲究。母亲会在竹篦子上铺上一层湿润的纱布,然后铺上红枣和江米,层层叠加,形成一个厚厚的甑糕胚子。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会格外注意食材的摆放和层数的控制,以确保最终的口感。她将包裹好的甑糕放入锅中蒸煮。为了确保火力均匀和充足的水分,父亲会负责掌控火候。蒸制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甑糕胚的容量大小,一般需要几个小时。
当甑糕蒸熟后,其浓郁的香甜味道会立刻散发出来,令人垂涎欲滴。看着母亲将大枣拍成糊状,使大枣的香甜与江米的软糯完全融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这难得的美味,寒冷的冬天也仿佛变得暖意融融。
甑糕是一道形色味俱佳、营养丰富、滋补性强的传统小吃,深受老幼喜爱。多年来,每到春节,母亲都会蒸一锅甑糕供全家人享用。即使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母亲也会把亲手蒸制的甑糕分享给亲朋好友。如今,出售甑糕的叫卖声仍然在大街小巷回响,许多人对其情有独钟,将其视为早点的佳品。也许,这便是甑糕自身的魅力和它对关中人的诱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