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便利店的销售额同比减少0.4%,这是自2013年开始统计以来的首次季度销售额负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局不稳和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内需、店铺访客量下滑。便利店消费多为即时性需求,对消费者心理变化尤为敏感,因此销售额的下降也反映了当前经济的低迷程度。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价格竞争力减弱,也是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截至去年末,韩国国内便利店数量已超过5.4万家,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客源分流、过度竞争等因素也使得便利店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了门店数量减少的情况。行业分析认为,便利店行业可能已步入低增长阶段,这些原因也在主要企业的业绩中得到了体现。数据显示,韩国两利店品牌今年一季度的营业利润减少了三成以上。
为了扭转局面,韩国便利店行业正在调整经营模式,从单纯依靠扩张门店的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增长。例如,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商品组合、重组低效老旧门店并迁移至更具潜力的地点、打造特色卖场以扩大顾客等策略。分析人士指出,长期来看,便利店行业需要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和实现品牌差异化,才能在低迷的内需环境中保持增长动力。
转载请注明财经。编辑:新闻中心 王昕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