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币汇率走势起伏不定。在一季度,币对美元汇率呈现易涨难跌的态势,随后近两个月保持稳定,但进入4月后开始急剧下跌,令市场措手不及。这对于涉及跨境贸易和持有外债的上市公司来说,影响显著,最直接的就是产生了汇兑损失。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统计,约有301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的汇兑损益情况。其中,1508家公司因汇兑获得收益,合计约69.56;1332家公司则因汇兑产生亏损,合计约57.10;另有177家公司的汇兑损益为零。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市公司的整体汇兑损失减少了62.59%,这一积极变化表明,在经历了去年币汇率剧烈波动的洗礼后,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外汇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实际行动。
海外融资对汇兑损益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房地产企业,不少积累了美元负债。当币对美元贬值时,就会形成较大的汇兑损失。以万科A为例,尽管该公司上半年因汇兑获得3.06的收益,位列上市公司第二位,但去年同期却因币贬值产生了8.78的汇兑损失。从其半年报可见,万科A持有大量的港元和美元资金及应收款,截至6月末,美元资金在账3.41亿美元,能够应对部分到期外债。
境外发债规模的下降也成为房企汇兑收益改善的原因之一。航空运输业也是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虽然航空公司的汇兑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但在上半年汇兑亏损过的9家公司中,仍占三席。很多航空公司普遍存在美元负债较多的情况。例如,东方航空的外币带息债务总额中,美元负债占比高达81.16%,因此汇率波动对其产生的汇兑损益影响较大。
境外融资的主要风险来自汇率错配。一些依赖境外融资并以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在汇率错配的情况下,面临一定的财务压力。随着币汇率的回调,这些公司的偿债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为了规避外汇风险,外汇套期保值逐渐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容易于汇率市场波动的风险中。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资金避险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来管控外汇风险。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90多家上市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仅为50多家。
受汇兑影响较大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外币资产、负债和交易存在的外汇风险,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例如,中微公司可能会在远期外汇合约或货币互换合约上签署,以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格力电器则利用银行金融工具开展外汇资金交易业务,以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房地产企业如万科A也采取自然对冲及购买套期保值工具的方式管控汇率风险。
即使某些公司汇兑损失排名靠前,也并不代表它们没有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许多企业正逐渐完善外汇风控策略,采用短期外汇套期保值策略,滚动锁汇、持续操作,以确保结汇价格在可控范围内。记者 张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