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的三余”指的是

董遇的三余”指的是

新学期伊始,我们再次在公众号里推出了备受学生们喜爱的“3210句子积累计划”。从三年级的词句积累和诗词朗诵,到四年级的更高层次要求,我们一直在帮助孩子们积累语言营养,提升文学素养。

“3”代表着每周背诵三个句子,这些句子来源于课外阅读的课文相关部分;“2”意味着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或现代诗;“1”则是指每周熟知一个文学典故。而“0”代表着我们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化为一体,进行整体复习。每个星期七天,每天都有特定的任务,而最后一天则用来巩固和复习本周的内容。

我会在每周日将下一周的背诵内容公布,供孩子们摘抄并背诵,家长们也可以打印出来帮助孩子记忆。背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语言营养的过程。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式。优秀的诗文,如同清泉流入心田,又如牧歌回荡耳畔,长期积累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若坚持不懈,大家的积累和写作定会有显著的提升。

本期第13期的积累内容如下:

3个句子:

1.对于歌唱者而言,最动听的回报便是聆听者眼中的泪水,这是安徒生《夜莺》中的真挚表达。

2.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难以深切理解弱者的痛苦,这是《海的女儿》中的深刻启示。

3.在《白雪皇后》中,她寻找花的场景失败后,热泪滴落之处,玫瑰便重新绽放,生动描绘了一种情感的复苏。

2首诗词:

王维的《陇西行》描绘了一幅边疆雪夜烽火连天的画面,表达出关山飞雪的壮美与战争的残酷。其中,“烽火”这一典故更是古代传递军情的重要方式。

董遇论“三余”,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的智慧。其注释和翻译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提供了指引。

一个典故:烽火台是古代边境传递敌人来犯信息的工具,“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的成语背后便是这一典故的历史背景。在王维的《陇西行》里,“烽火”这一典故更赋予了诗句深厚的历史韵味。复习本周所学习的所有内容是我们本周的任务重点。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时期。背诵时不仅要读到能背下来为止,更要再读几遍以加深记忆。刚开始背诵后的一段时间是忘得最快的时期,所以我们需要定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正如滴水成河、积土成山一样,每天积累一点知识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一朵火焰”,一个热爱阅读、写作与思考的人,用自己的温暖笔触记录生活的点滴与心灵的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董遇的三余”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