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一个月工资多少

设计院一个月工资多少

又到每月一度设计院工资揭晓时刻,感受如开盲盒般刺激!

小张是华东某知名设计院的员工,心怀忐忑地点开工资短信——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1400元。这数字刺痛了他的双眼,让他回想起三年前面试时,HR信誓旦旦承诺的人均年薪25万+。现在他终于明白,原来领导们的大几十万年薪并不是普遍现象,普通设计师的月薪只有八千,年终奖更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华中某设计院的做法更是让人无法接受。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月薪上涨了三百块,但当你仔细查看工资条,会发现新增了诸如“茶水间维护费”、“空调损耗金”等名目。最离谱的是西南某甲级院,月发工资直接腰斩至两千,扣除五险一金后甚至还要倒欠公司。员工们不得不自带泡面上班,因为就连食堂都开始收取“食材通胀补贴”了。

说起当代的魔幻现实,不得不提西南某大院。这里不仅绩效不清,还推出了所谓的“工资暂存计划”——每个月只发空气,美其名曰帮助员工存钱过年。刚毕业的小李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城中村的单间月租就要2600元,花呗待还3500元。为了省下通勤费,他不得不选择共享单车作为出行方式,每天省下的六块钱甚至可以买临期面包。

这些设计院的领导们仿佛进修过《黑心老板的自我修养》。项目分成永远优先关系户,普通员工连汤都喝不上。某院的总工甚至在例会上公然表示:“现在院里给你们发工资就像搞风险投资。”这让台下的设计师们感到惊愕:他们自带干粮上班,难道还要感恩戴德?

十年前的设计院并非如此。老王翻出2015年的工资单,税后2万3的数字刺痛了他的双眼。那时的设计师们用真金白银换来了辛勤工作的回报。而现在的新员工们听说前辈们曾月入过万的故事,仿佛是在听神话。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行业鄙视链的颠倒。某985硕士生小陈发现,自己的工资竟然还没楼下奶茶店小妹高。他每月加班无数,却面对着极大的待遇落差。

设计院的种种做法让人啼笑皆非。五险一金成了最大的黑色幽默,有的公司甚至玩起了“灵活社保”,直接让员工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更惨的是某院员工发现医保账户长期未进账,财务却冷漠地回应:“现在院里能活着发工资就不错了。”这些“创新管理”简直能写进商学院反面教材。有的设计院强制员工购买公司理财产品,把加班费折算成食堂饭票,甚至推出“工资换假期”制度。这些做法让老设计师们摇头叹息,劝告新员工:“快逃!千万别信领导画的饼!”

38岁的结构工程师老周上个月选择了转行开滴滴。他握着方向盘苦笑:“虽然赚得少了点,但至少有稳定的收入。”看着还在为“工程师”头衔坚持的新员工们,他们只能无奈地摇头。这些荒诞的事情让他们失去了希望:努力考证、学习BIM,却发现一切努力在崩坏的体系里毫无价值。正如小张所说:“我现在每天上班的感觉就是在给领导们的保时捷加油。”

最近土木人的朋友圈流行起新段子:“设计院和缅北园区有什么区别?缅北骗你三个月,设计院能骗你三十年!”这句话笑着笑着就让人眼角泛起了泪花。这些真实的故事都是来自网友的投稿,人物均为化名。希望大家关注“土木智库”公众号获取行业动态的千万别被他们的信息所迷惑。


设计院一个月工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