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怎么显示时间戳

微信怎么显示时间戳

前不久,大家一定收到了不少快递包裹。也许你会发现,你设置的收件地址数量,似乎与快递的数量一样多。想要知道谁是你最关心的人,看看你的收件地址列表便一目了然。

[Photo/Pexels]

从后往前看,这些地址像是一部记录你过去若干年生活的电影。工作城市的出租屋、公司的办公地、恋人的住处、早年读书时的宿舍、实习的位置等等,都留下了你的足迹。网购带来的收件地址、购物偏好、囤货记录等,更为直观地展现了一个人生活的多个侧面。

有些人感叹:“在双11回顾时才发现,收到我快递最多的竟是我的前男友。”每一个看似随意的收件地址背后,都隐藏着关于亲人、朋友、工作、学习和恋爱的故事。很多人在删除和保留地址时犹豫不决,因为情感联结是留存地址的一大原因。而且,这种行为在国际上还有一个专门名词,即数字囤积症(digital hoarding)。指的是过度收集并且不愿删除对用户不再有价值的电子材料。

有人不仅舍不得删除地址,聊天记录也同样舍不得删。比如那位25岁的安托瓦内特,她表示:“我想我永远都无法删除与前男友的WhatsApp聊天。回顾多年前我们的开始,对比我现在的样子很有趣,可以看到这段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更不用说照片了,就连屏幕截图都是绝佳的plog素材(plog:图片博客),让人舍不得删除。对于拥有大量照片的劳伦来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她告诉我:“我的相册里大部分是自拍废片、应该转移到存储设备上的回忆、表情包和截图等等。我一直想删除屏幕截图,但每次打开文件夹都会有些迷茫,所以它们就一直留在那里。”

[Photo/Pexels]

一项调查显示,人热衷于囤积桌面图标、网页标签、不再使用的文件和软件等数字产品。研究数据显示人平均拥有的各类数字产品数量惊人:拥有多达数十万个书签;数十个打开的网页标签;大量的未读邮件、闲置的手机软件等等。这其中还涵盖社交软件里的朋友,都属于电子囤积的一种形式。对于学生们来说,不舍得删除的东西可能更多一些,比如上课拍摄的PPT照片等。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表示面对大量的电子碎片感到压力山大。社交软件里的好友数量增长也让他们感到困扰。即便不熟悉的人也不敢轻易删除。手机上的app也是如此,每次整理都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去考虑哪些值得保留哪些不值得。以下是一个使用者的感慨可能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日常频繁使用的应用软件和其他的生活助手类软件如Outlook等几乎占据了手机的首页屏幕;第二页是一些不那么常用但仍有需求的软件如账单软件购物软件和智能家居软件;第三页的软件就相对杂乱无章了包括游戏商务相关软件和一堆其他可能未来会有用的杂七杂八的软件但其实永远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用上这样的生活场景让数字囤积行为显得更加突出和普遍。

研究还将数字囤积者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数据掌控者数据失控者无情打工人和emo有情人等。一些人将他们的数据“拟人化”难以处理掉这些数据如同对待失去生命的物体一样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和情感联系害怕失去这些数据造成的不完整或不完美留下了难以忍受的空缺和不安全感和无法控制的焦虑感阻碍了处理数字记忆的进程似乎形成了强烈的束缚使他们不愿意进行整理和清理即使是在网络购物等数字化生活的场景下提示着他们的过往关心和喜爱物品的变化这些信息如影随形只需轻轻滑动手指便能让人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与往昔的经历相拥相随的软件不断的算法追踪同样提供着我们与之紧密联系的珍贵经历不过是一些珍贵的记忆或者难以放下的人和事勾起的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共振从而激起了更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眷恋回忆怀念因此就算软件并不试图猜测你爱的人或事而是一次偶然的成功却让这种深刻的记忆愈发难以忘怀让我们怀念旧时光景回忆旧时经历思绪不禁陷入那抹往事而痴迷流连情感依然在这里割舍不断不能轻易地忘却这也似乎揭示了数字时代中人们对于情感联结的深层次需求与依赖。


微信怎么显示时间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