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垃圾”这个在雅思听力中频繁出现的词汇,曾是我出国前的一个不解之谜。直到我在海外生活多年之后,才深刻认识到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隐藏着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法则——垃圾分类。这一法则,是每个公民必须面对的“生活学分”。
国外的居住环境大多与高楼大厦无关,更多的是平房或小楼。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家都必须自行处理自己的垃圾。居民的生活垃圾通常被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有机垃圾以及不可回收垃圾,除此之外的其它垃圾都可以放入黑色垃圾桶。
是否需要支付垃圾倾倒费用,这取决于你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
在剑桥,垃圾通常是隔周收集一次(如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则可能每周都进行收集),因此垃圾倾倒变得尤为重要,否则你将面对满满的垃圾桶,度过两周的漫长等待。
每次倾倒垃圾时,工作人员都会打开垃圾箱盖进行粗略检查。如果发现有不符合分类原则的垃圾,他们会留下整箱垃圾并附上说明纸条。有一次,我在有机垃圾箱中误放了可降解的塑料袋,结果我的垃圾并未被收集。我感到非屈,因为这种塑料袋就是用于包裹有机垃圾的,包装上明确标注了可降解的说明。
剑桥市对于垃圾分类有着严格的规定。他们要求有机垃圾要么放在特殊的可降解纸袋中,要么用报纸包裹起来,禁止使用塑料袋。面对这样的规定,我只能无奈接受教训,更加谨慎地对待垃圾分类,尤其是在夏天。
紫色的垃圾箱上明确标识了可投放的垃圾种类。在夏天,处理肉类垃圾成为了一项挑战。我的一个朋友住在海边,她每天都会将剩余的肉类和厨余垃圾用面包屑包裹,然后扔给海鸥吃。对于生活在内陆的人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适用。有些邻居选择将蛋白质类的厨余垃圾放入冰箱冷冻,等到扔垃圾时再取出,以避免在盛夏时节腐烂发臭。
这样的操作虽然有些麻烦,但大家都认为这是现活的必然。我们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也必须承受其带来的责任。对环境负责,其实也是对生活负责。
每次参观可回收垃圾场,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刚开始跟家人分享这种感受时,他们无法理解。当我兴奋地带着母亲参观时,她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带她去参观垃圾场。我告诉她,虽然这里可能没有美丽的景观,但却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可回收垃圾场整洁开阔,并无异味,让人感到惊讶。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别人丢弃的家具,看起来都完好无损,甚至可以捡回去使用,这成为了一种有趣的体验。
每次从垃圾场回来,我都会有一种深刻的感悟:这么多人在为保护环境而努力,我应该更加认真地对待垃圾问题。有一次,我的行李箱坏了,我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将箱子拆解并分类放置各种材料:铁螺钉可以回收,布料不可回收,而那个特殊的塑料壳该怎么办呢?我咨询了市政部门,他们给了我明确的建议。
我明白了“垃圾处理”的核心理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环境,让资源得到重新利用。也有人存在不当行为,如把垃圾塞到别人的垃圾箱里或偷偷丢弃在公共场所。但垃圾分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无法用峻法来推进,但在道德层面,我们仍然应该尽力去约束自己。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公民,虽然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也应该尽力去做。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我们的子孙后代也生活在这里。我们无法完全达到苛刻、绝对准确的垃圾分类标准,但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不断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