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爱霰型银壶,其大气、整齐、稳重的特质令人着迷。
霰型银壶的称呼多种多样,如乳钉型、排钉型、雪珠型、软雹型等。在日本的银器制作中,打造霰型纹理的过程独特且精湛。首先要将银片铺开,通过敲击表面来形成纹理。对于霰型银壶,需要找准霰型刻纹的位置,然后敲出所谓的“霰”。
霰,是在低温时降下的白色不透明、近似球形或圆锥形的雪珠,比雪更为密实。霰型银壶的表面常常可以看到一颗颗突起,如同雪珠般整齐排列,令人动容。这些突起的形成,是通过凹钉、凸钉将银板敲出一粒粒乳钉表面,再以松脂灌入银板壶身雏型,完成表面纹路后再将树脂倒出成形。
霰的数量少则三千,多则高达七千粒,包括五至六种大小变化。一个银壶至少要经过数万次的锤打才能成形,令人难以置信。
再来说说银制器皿的优势;
银制器皿自古即被认为具有消毒的功能。研究表明,5~10pmm的银就能消除各种有害微生物。银因其易氧化特性,长久以来被视为有验毒测毒的功能。银离子能平衡中枢,达到清思安神的效果。用银壶煮水能使水分子纳米化,即水变细,使茶变得更香更醇,从而提升茶的口感。在唐朝时代,“金银为上”即是茶圣陆羽对金银茶具的肯定。
银壶能提供所需的银离子,补充能量与元气,使气足,减缓焦虑与紧张,能平静心神,平衡中枢,活络末梢,让头脑清晰,思考敏捷。
关于银壶的使用与保养:
1. 盛水位应保持在整壶容量的80-90%为佳,避免沸水外溢损坏加热炉或造成其他危险。
2. 银壶不得在无水状态下加热,以避免部分焊接处因高温而损坏。
3. 银壶的加热可使用炭火加热或电加热。推荐使用电热丝加热炉、远加热炉、电磁加热炉等。若使用电磁炉,则需购买防电磁炉。
4. 每次使用完后,需擦干水分,并用柔软的干布轻轻擦拭。
5. 如使用过程现污垢或变色,可使用擦银布或拭银粉轻轻打磨。
6. 若长期不使用,擦拭后应使用软布或纸包裹,并放置于阴凉处保存。
石黑光南是日本著名的金工大师,他在传承江户时代的金银器制作技法的创新推出了难度极高的“玉霰”与“敲打”系列作品,被誉为“京都金银器第一人”。
他的壶身均匀布满霰打纹饰,凹凸有序,渐变有序。壶身造型饱满敦厚,壶嘴与提梁曲线丰润挺拔,花蕾形纯金摘钮小巧精致。内置银响片,镂空雕竹梅纹,更显高贵气质。
石黑光南先生是沉默寡言、个性谨慎的锻造大师。他努力钻研银制技术,继承第一代的技艺,制作出独特的玉霰及敲打系列制品。他的另一种“锻造技法”灵感来源于盛开的菊花的花瓣线条演变而来。他利用松脂的可溶性,手工敲打出壶身雏形后利用传统铁锤一点点敲打出需要的线条再修饰硫化处理展现出古朴的色彩无需经常保养平均一件大件作品需花费二至三个月才能完成。石黑先生不仅致力于锻造技术同时还深入研究日本茶道可能是源于他对银制品的热爱。日本的茶道源于的禅宗观念自唐朝引进茶叶茶种茶具乃至茶道思想后与日本固有文化融合创建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银制品易于传热且不易冷却的特性使得传统茶道选择使用银制烧水制造这些器皿也等同于保留茶道的原始精神。石黑光南先生创作的霰纹银瓶壶身布满渐变而匀称的雾霰纹饱满且充满质感银质特有的光泽与霰纹本身的霸气相得益彰。这是一个在日本淘货多年的人的分享长期交流老铁壶、银壶、花器、漆器、香道具、茶道具等竹木的收藏与鉴赏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