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和闺蜜一同逛商场,她拿着两件针织衫气愤地跺脚:“你看这女款,含有7%的绵羊毛居然要299元,而男款含有100%的绵羊毛却只需249元!这岂不是意味着我多花了冤枉钱仅仅为了一个‘女’字标签?”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些年来我们为“女性”二字付出了远比想象中更多的额外费用。
日常中无处不在的“粉红税”:每一笔消费都在为性别买单
听起来很浪漫的“粉红税”,实际上却在狠狠地扎我们的钱包。你有没有发现,同样的洗发水,标上“女神款”价格就翻倍;女袜薄如纸却比男袜贵20%;就连女儿的粉色剪刀也比蓝色款式贵出一块多?商家似乎约定俗成地给商品贴上“女性专属”标签,然后理直气壮地提高价格。
这种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有网友统计过,在ssense上,男装尺码更大、成本更高,但价格却至少比女装便宜一半;在某购物平台上,女款衬衫的平均价格比男款高出30%,但其面料厚度和走线密度反而更低。
更令人心疼的是,即使是母婴包、首饰盒这些被视为“女性刚需”的产品,商家也能玩出花样。比如,母婴包随随便便标到300+,而男士登机包同样具备干湿分离、侧袋设计,价格却只有32元;女款首饰盒动辄几十上百,而渔具盒的价格则可以轻松实现“秒杀”,只需几块钱,甚至小格子还能灵活调整装耳环和项链。
“男物女用”的惊喜体验: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套路消费
被“粉红税”刺痛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击:既然商家用性别标签来割韭菜,那我们就来个“去性别化”消费!尝试之后发现,“男物女用”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护肤和个护领域,选择男士产品简直是一种惊喜。以前觉得男士洗面奶可能比较粗糙,但实际上用起来却发现容量大、清洁力强还不拔干,对于油皮、混油皮来说简直是一大。男士润唇膏不含花里胡哨的香精,成分表干净得就像教科书一样,对于容易过敏或者患有唇炎的人来说,用起来比某些“贵妇款”还要安心。
夏天脱毛也更加省心。女款脱毛刀往往刮不干净或者容易刮伤皮肤,而男士剃须刀则自带防护网,刀片贴合皮肤弧度,冲一冲就能轻松清理毛发,关键是价格只有女款的三分之一!
服饰类也是“男物女用”的大有可为之地。女款衬衫往往软塌塌、透明度极高,而男款衬衫则厚实、质感好,领口还有固定线防变形。高个子女性穿男款西装裤、工装裤更能体现出其优势,因为男款裤子用料足、裤脚够长不卡脚踝,口袋大到能塞保温杯,显瘦又利落。
日用品类更是如此。换个思路购物,省下的钱足够喝半年的奶茶!比如,渔具盒变成首饰盒,小格子能装耳环、项链,防潮防氧化效果比专用盒还强;数据线包当化妆包,分层网格能塞口红、粉饼,出门旅行一拎就走,才十多块钱;当妈妈后更懂“男物”的好——男士登机包代替母婴包,干湿分离、侧袋抽纸该有的都有,价格直接从139砍到32,省下的钱给娃买两罐奶粉不香吗?
警惕三类“男物女用”产品需避开
“男物女用”并非万能公式,以下三类产品需特别警惕并避免购买:一是涉及工学的产品如跑鞋、工学椅等;二是贴身衣物如胸贴等直接接触皮肤的物品;三是联名或限量款式产品。在购买其他男款物品时也要保持理性消费观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或健康风险的出现。当开始去性别化购物时其实是在告诉商家:我们需要的是品质而不是标签需求至上。让我们告别为标签买单开始为品质和需求买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