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电路图设计采用了智能充电模块CD3582,具有自动极性识别的功能。
终止电压设定为4.25V。
①脚连接电池负极,而②③④脚则是指示灯的引脚。
⑤脚为SEL功能选择,连接VDD可实现3灯和2灯模式,接地时则进入七彩模式。
该充电器电路采用反激式降压电源原理,开关电源部分主要由高压反激式降压电路构成,其中包括220V交流输入、振荡电路、充电电路和稳压电路。
在交流输入部分,220v交流电经过D2半波整流和C3滤波后输入。
振荡电路部分,D2整流电压被分为三路:其中一路供给开关管Q1集电极,另一路给Q1基极提供启动电压。当Q1得到这两路电压后开始导通,还有一路则为C3充电至300V。随着C3电压的逐渐升高,Q1的导通逐渐增强,电流也逐渐增大。当Q1导通时,流过T1的电流增大,产生反向感应电势。这个感应电势经过T2和T3的绕组产生并增强,给C4充电并经过D5整流后给C1充电。当C1上的电压超过5V时,Q1迅速截止,同时C4放电维持Q1的截止状态。当C4放电完毕后,Q1基极电压回升,重新开始下一轮回。
充电部分主要是由Q1与变压器构成的反激振荡电路完成的。在次级通过D5整流和C1滤波形成稳定的+5V电压,供给芯片⑧脚进行工作。芯片在工作时会自动识别电池的极性并进行调整,确保电流的正确流向。
该电路还配备了过流保护电路和尖峰吸收回路。过流保护电路由R1和Q2组成,当电流过大时,R1的压降增大,触发Q2导通,将Q1基极电压拉低使其截止,防止电流无限增大损坏功率管。尖峰吸收回路则是由C2、R4、D1组成,用于吸收T1漏磁能量和其他干扰信号。
本文旨在让读者熟悉反激式降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智能充电模块CD3582的功能,仅供学习和参考。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