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是我一位朋友,他专门研究电瓶及其运作原理。据他透露,他每天都需要对电池进行两次充放电。针对40AH铅酸水电池,其使用寿命仅为三个月。由于多年与电池打交道,他掌握了一些独特的保养方法,据说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
在冬季电池闲置时,他会选择将电池液倒出进行保存。对于动力性能降低的电池,他会采用灌入开水的方式清洗,并更换电解液。他还会适当增加酸比重。经过这样的处理,电池竟然能够再次充电并使用一段时间。
这种“土办法”真的科学吗?我向他提出了疑问。他解释道,这种方法能够修复硫化损坏的电瓶,但并不能修复其他类型的损坏。
关于去硫化的原理,他进一步解释:倒出电解液后加水,可以降低酸度,使得正负极板在没有酸的情况下不能形成硫酸铅,从而防止硫化,至少可以减小硫化率。如果能进行小电流长时间过充,原本硫化的成分也更容易还原。这种方法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书籍中有所记载。
加开水可以加速分子运动,使得大颗粒硫酸铅晶体更容易破裂。这种方法对于去除硫化非常有效,虽然不能完全修复电瓶,但比起加修复液和电脉冲去硫效果要好得多。
增加酸比重的方法是错误的,会缩短电池寿命。至于脉冲去硫化的理论,它主要是利用脉冲电流含有的交流成分在内阻上产生热量和冲击,使硫酸铅晶体容易破碎,从而更容易修复硫化。
他还提到,使用由变压器和二极管组成的充电机产生的充电脉冲电流较大,充入的电量相对较多,因此与脉冲去硫效果相同。
李工的朋友分享的电瓶修复方法虽然有一些理论依据,但并非万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瓶损坏。我们在使用时还需要谨慎评估电池的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