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强调“上工治未病”,意味着注重日常养生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开篇第一章便指出古人遵循的养生原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因此能够健康长寿,活到百岁。这启示我们,遵循十二时辰的生活规律,让脏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就能有效抵御外界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根据《黄帝内经》中对经脉与昼夜节律的详细描述,气血的运行遵循自然规律,不同季节、月份甚至是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的“天人相应”现象明显。这些节律影响经络流注以及脏腑的强弱。在古代的计时方式中,每个时辰代表两个小时。
对于日常养生,“不恋一更食”是重要原则之一。晚上7点到9点是一更,此时心包经主时。古人常在此时间段前完成晚餐,之后进行适量运动或娱乐,有助于气血运行和心神养护。“不恋一更食”意味着晚7点以后不宜大量进食。晚餐过晚或过饱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影响健康。建议晚餐尽量在7点前完成,以七分饱为宜,以清淡为主,避免晚间“加餐”。如果无法早吃晚饭,可以选择喝点粥,避免暴饮暴食。水果和零食建议在下午到5点之间食用,此时经主时,有助于代谢废物的。
“不贪三更色”指的是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的子时,此时行会对肝胆等脏腑造成伤害。子夜时分是肝胆经当值之时,静卧有利于血液流回肝胆,提升排毒功能。反之,会导致肝血不足或肝火旺盛,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三更时分相当于冬季,宜藏精,否则也会伤到肾。虽然这是自由的支配时间,但也要有所节制。
“不动五更气”指的是清晨起床时不宜动气。早晨5点到7点是寅时,肺经主时,刚从睡眠中醒来,尚未完全清醒,器官也还未完全恢复。此时心情不畅会影响一天的心情和气血正常循行。早起后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保持良好的心情。
综上,“不恋一更食,不贪三更色,不动五更气”,这些养生智慧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从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中践行养生之道,以维护身体健康。这些建议来源于生命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