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是引领学科教学的指南针,凸显教育的育人价值,让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递,而是升华至对人的终身发展的服务上。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对于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我尝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向情境化教学方式转型。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教授“认识币”时,除了讲解元、角、分的基本知识,我还会提出如“如何辨别真”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知识,拓展思维。
我善于设计驱动型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授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鼓励学生带实验材料进课堂,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现象,促进思维的发展。
我注重打通知识脉络,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基于数的区间,通过活动、价格比较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小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及加减法。
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如通过围图形活动,让他们自主发现平面图形中的数学奥秘。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我提供对称的图形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翻折,感受对称轴的魅力。
我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实现个性化发展。作业难度梯度设计,既能满足后进生的基础需求,也能让中等生有所挑战,更能让优生自由发挥。
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也培养出终身受益的素养与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
本文由教育报焦中慧老师撰写并发表于2022年12月02日第9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