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公众号发文,关于牛腩的“腩”的正确读音引起了讨论。据该文章所述,“腩”的正确读音应为nn而非nn。这一说法与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相一致。在该词典中,“腩”和“牛腩”都有明确的收录。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腩”的注音为nn,释义为肚子上的肉,如牛腩和鱼腩。而【牛腩】则是一个名词,指的是牛肚子上和近肋骨处的肉,也用于指用这种肉制成的菜肴。
除了《现代汉语词典》,其他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新华字典》等,对“腩”的注音也均为nn。这些词典的注音主要参考了我国传统的字书和韵书,如《广韵》和《大广益会玉篇》,其中的反切注音折合为普通话后均为nn,释义为煮肉。
在历史文献中,“腩”的实际用例较少,而且与字典中表示煮肉义的“腩”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现有文献来看,似乎难以找到两者之间的历史继承关系。
有趣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在“牛腩”条目中标注了“〈方〉”的标记,表示这是一个方言词汇,而在“腩”的字条中则没有标注。这表明在普通话中,“腩”通常用来表示肚子上的肉,而在一些方言中,如粤语,“腩”则有着特殊的用法和含义。
据研究,粤语中的“腩”可能来源于少数语言的借用。一些学者指出,“腩”在汉语中找不到明确的语源,而可能与少数语言有关。例如,壮语中的nam4就表示腹部的意思。“牛腩”、“肚腩”、“鱼腩”等词汇可能是粤地源于少数语言的方言词汇。
这些方言词汇通过书刊、网络等书面形式传播扩散。虽然多数人可能根据“腩”的声旁“南”,以及常用字“楠”等多读nn,而将“腩”误读为nn,但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既然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这种读音,那么nn可以作为肚子上的肉义的“腩”的规范读音。这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语言的实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