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汽车“吃胎”现象?以及它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是什么?
汽车“吃胎”现象是指一条或多条轮胎的某部分出现非正常的不均匀磨损情况。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许多车辆的问题,也是导致许多车轮提前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车主的驾驶习惯、胎压异常、四轮定位不准确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轮胎过度磨损,从而引发“吃胎”现象。
那么,汽车“吃胎”究竟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 胎压异常导致的过度磨损:轮胎中间胎冠部分的过度磨损往往是由于胎压过高导致的。胎压过高会使轮胎中间部位凸起,减小胎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该部分的磨损。相反,胎压过低则会导致轮胎两边胎肩部分磨损过大。
2. 车辆超载:如果您的车辆经常超载,轮胎的磨损会更为严重,这是轮胎加速磨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四轮定位数值的偏差:汽车的四轮、转向机构、前后车轴之间的安装都有一定的角度和位置要求。当这些数值如车轮前束、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等出现偏差时,就会导致车胎异常磨损。
4. 车轮动平衡不良:由于制造工艺或外部因素,车轮虽然看起来是圆形,但其在高速旋转时可能出现抖动,动平衡不良的车辆容易出现车胎异常磨损的情况。
5. 车身车架变形:车辆出现或进行高难度越野行为时,可能导致大梁车架等发生形变,这种情况也容易导致“吃胎”。
6. 其他部件故障:如方向机、悬挂系统部件、轮毂等出现故障或磨损,也可能导致轮胎磨损出现异常。
现在家用轿车大多是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前轮胎既是驱动轮又是转向轮,因此前轮胎的磨损通常快于后轮胎,容易出现偏磨现象。为了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车主应注意检查轮胎花纹的磨损情况,定期更换轮胎位置并进行四轮定位。车主还应定期检查车轮,清除花纹内的小石子等杂物,避免长时间卡在花纹里导致轮胎磨损。
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7日至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