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老人传递温暖与尊重,是我们社会的温暖所在。
在曾被房产中介嗤之以“老旧破小”的社区内,有一家专门为长者服务的食堂开始营业。
开业第一天,前来享用早餐的队伍长达两百米,而晚餐的队伍更是壮观。这样的盛况已经久违了数十年,邻居老刘夫妇笑着说,虽然排队稍显辛苦,但好在食堂就在家门口。
走进这家名为“睦邻小厨”的食堂,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食堂的装修风格简洁明快,灯光璀璨。尽管时间已近晚上七点,但这里依旧座无虚席。老人们在这简洁明了的布局中流畅地挑选着菜品。门口冷菜台的菜品琳琅满目,以玻璃隔开,展示着本帮菜的特色,如酱鸭、白斩鸡、爆鱼等,甚至还有海蜇拌金瓜丝。接下来是蒸煮区,母鸡汤、老鸭汤等汤品香气四溢,还有肉饼子蒸蛋等佳肴。第三站是炒菜区,品种丰富,大约有十五种选择。第四站是面食区,提供米饭、面条、馄饨、饺子以及各种花色的馒头。最后是收银台,支付方式多样,包括会员卡、手机支付、银行卡和现金,老年卡和会员卡还能享受20%的折扣优惠。
繁华的大上海,老年食堂已经屡见不鲜。今年将扩大老年食堂的数量和提高餐饮质量列为民生实事,这无疑将为更多老年人带来福利。每个人都会老去,这也是居家养老的重要环节,是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受益者不仅限于老年人,也包括他们的家人和社会。
我第一次来到睦邻小厨,除了菜品种类和环境布置令我印象深刻外,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让我感到温暖。一位93岁的老人在办理会员卡时遇到了困难,他一会儿尝试用手机支付,一会儿尝试银行卡支付,又尝试现金,收银员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的问题,直到老人满意为止。尽管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令人感动。据说,睦邻小厨每天接待的就餐者近,许多老人自带饭盒,中午多点的菜品留到晚上加热再吃。当晚我还收到了小厨赠送的免费打包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