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更笔记 7/100 关于非沟通中的同理心
同理心,也称为换位思考或共情,意味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体会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正的同理心不仅仅是听见对方的话语,更是全身心地倾听对方的内心。在理解他人时,我们需要完全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和评判,做到与他人“同在”。
最近,一位大学时代许久未联系的朋友打来视频电话,向我倾诉生活的艰辛。她的婆婆年迈且行动不便,丈夫为了养家糊口常常辛苦工作到深夜,家务和两个孩子的照顾任务几乎全落在她身上。她疲惫不堪,情绪几近崩溃。面对这样的倾诉,我首先做的是静静地倾听,不打断她,给予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任何言语的宽慰和建议都可能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全然地陪伴和倾听。
回想自己小时候,因为头发蓬松被人嘲笑,那时的心情痛苦至今难忘。父母虽然安慰我“头发很好看”,但这种安慰并没有真正减轻我的难过。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站在我的角度,理解我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同理心的核心在于全然地与他人在一起,与他们当下的体验同在。它不是头脑的理解,也不是同情。
当我们面对孩子时,同理心同样重要。比如,当孩子想送自己一份礼物却不小心打碎了心爱的红酒杯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聆听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责或反驳他们。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心中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关注物品的价值。因为爱意无法被替代,而物品可以再购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同理心,真正做到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实现真正的非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