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常态。在交往过程中,除了眼神交流、表情回应和肢体接触,语言交流是最为频繁和常见的形式。语言交流的渠道主要包括“说”和“听”。
关于“听”,它并不简单只是耳朵的工作,更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真正的倾听不仅需要耳朵去捕捉言辞,还需要心灵去感受其中的言语信息。这样,通过我们的思维活动,我们才能达到认知、理解和沟通。
爱的使者丘比特曾经向爱神阿弗洛狄忒请教关于爱的含义。阿弗洛狄忒解释说,“LOVE”中的“L”代表倾听,“O”代表责任,“V”代表尊重,“E”代表宽容。可见倾听在爱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倾听不仅是恋人之间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一环。
学会倾听,需要注意一些要点。比如面对面交流,稍微靠近一些;身体前倾表示对谈话感兴趣;目光温和,注视对方;不要心不在焉;适当回应对方;仔细听对方说什么,不要急于反驳;可以适时提问或回应,但不要偏离主题;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对话;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避免激烈争执。
对话的双方需要处于平等的地位,倾听和表达才能相得益彰。当倾听者真心愿意听取对方的意见时,说话者才会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例如,在1978年,曹禺的《王昭君》在北京上演后,他与好友黄永玉就这部剧进行了坦诚的交流。黄永玉毫不保留地指出了曹禺的不足,而曹禺则作为倾听者虚心接受并珍藏了这些建议。
倾听需要虚怀若谷的胸襟,必须摒弃任何高傲的姿态。无论是学识渊博的宿儒还是普通的人,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去倾听他人的意见。例如,方苞作为一个古文曾请年轻学者李钹对其文章进行指正,并虚心地接受了对方的批评和建议。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字的问题也会被他重视并改正。幸之助也认为应该更认真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的意见,并用一颗谦逊和坦诚的心去倾听他人的声音。真正做到了这些,我们便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