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首个声音资产交易平台的启动,各种声音资产如马路喧嚣、海浪鸟鸣等,都被转化为数字资产并得以在全球流转交易。这些声音资产包括活态类、静态类、声音物象以及动态类等,经历确权、定价和交易后,都能变成可交易的金融产品。
那么,这些抽象甚至看不见、摸不到的声音资产是如何定价的呢?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高级顾问、音乐学院教授桑海波表示,评估主要基于价值元点和价格原点。价值元点指的是声音资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而价格原点则参考了国际上通用的算法以及专家团队的评估。
我国已经启动了声景港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声景资源在公共服务、新文旅体验、国际传播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一级战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对声音资产的重视与开发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
关于声音资产与普通人生活的关联,个人能否参与交易的问题,桑海波表示,目前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主要以国有声音资产为对象,但明年将对企业和个人开放,个人创造的声音资产也可以实现注册与交易。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的声音资产变现,实现声音资产价值最大化。
声音资产的交易过程中,首先这些声音文化产品在平台注册后,专业买家会购买其版权等相关权益。随后,这些买家会利用AI技术等再创造出新的含声音元素的文化产品。这不仅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
作为我国庞大文化产业的一角,声音资产数字化带来的产能巨大,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据统计,我国音乐资产占到全球三分之一的体量,将成为文化产业中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按照国际流通标准,我国文物级别的音乐资产注册资金就有可能实现几十万产值。
随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统计数据的增长,文化数字化正在带来更多消费生态场景。截至2025年6月18日,全国文化大数据全应用场景线上交易平台的累计总交易金额已经达到惊人的数百。这一趋势预示着文化产业未来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