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调整:增酸减苦,养阳避暑,健脾祛湿的科学原理

夏季饮食调整:增酸减苦,养阳避暑,健脾祛湿的科学原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白昼时间延长,夜晚时间缩短,气温上升,这时候人们容易受到暑气和湿邪的侵扰。为了适应自然规律,专家建议在夏至时节重视养生,养阳避暑和健脾祛湿是关键。

一、饮食调养方面

在夏至时节,我们应选择清热解暑、健脾养心的食物。多摄入酸味食品,如乌梅、山楂和柠檬等,可以帮助生津止渴,缓解出汗过多引发的不适。适当减少苦味食物的摄入,如苦瓜和莲子心等,虽然它们能清心火,但过量食用可能会伤害脾胃。推荐食用酸梅汤、绿豆百合粥和冬瓜薏米汤等食谱。要多吃黄瓜、西瓜和丝瓜等时令瓜果,但要适量享用冰镇食物,以免损伤脾阳。

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

随着夏至节气的到来,白天时间变长,夜晚时间变短。我们可以适当晚睡(但不晚于凌晨2点)并早起(大约6点左右),以顺应阳气的生发。保证每天有6至7小时的睡眠。特别在11点到1点的时段,心经当令,建议闭目养神或小睡片刻,有助于平复心火,缓解夏季疲劳。

三、运动建议方面

推荐在清晨或傍晚阳气较弱时进行运动,避免在烈日高温下锻炼。选择低强度、缓和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和瑜伽等。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出汗导致气阴两伤。运动后用干毛巾擦汗,喝温淡盐水补充电解质。待心率平稳后再进行沐浴,水温应略低于体温。

四、情绪调节方面

夏至时节要注重情绪调节。可以尝试呼吸冥想,如深呼吸时腹部(持续4秒),呼气时腹部收缩(持续6秒),重复此过程10分钟以缓解焦虑。聆听舒缓的音乐,如传统清心乐曲或自然白噪音也有助于平静情绪。进行轻运动可以疏泄郁热,如傍晚的舒缓瑜伽配合轻柔音乐,释放身体紧张。尝试练习八段锦调气法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和“双手托天理三焦”两式,以疏通心经、三焦经,平衡气血。

夏至养生的重点在于顺应天时调整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并结合情绪调节。通过结合这三点,可以帮助阳气宣畅通达,同时为秋冬的健康积蓄能量。

作者:田霞

本文来源于沈阳市第六医院。文章配图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夏季饮食调整:增酸减苦,养阳避暑,健脾祛湿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