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与甲骨文宣布分道扬镳。近日,阿里健康成功实现了对监管网络基础设施的系统变革,顺利将原本依赖于甲骨文的数据库系统平稳转移至阿里云平台,为此向甲骨文支付了一笔高达3720万元的转型费用。
这一重大转变始于十年前的合作契机。回溯至2006年5月30日,当时的中信21世纪与甲骨文携手合作,甲骨文为中信提供数据库管理软件、中间软件及相关服务,并收取了约1100万美元的保证金。而甲骨文也表现出诚意,退还了这笔保证金及其利息共计约120万美元。然而这一变革再次激发了业界对于“去IOE”运动的热议。
谈及此事的起源,不得不提阿里巴巴去年对中信21世纪的收购。中信旗下的王牌项目——品电子监管网,作为我国的唯一品追溯监管平台,其业务需求量巨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压力,中信数年前便开始考虑将传统的IT架构向云计算架构升级。中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IOE集中架构模式在处理如此庞大的访问量时,成本极其高昂。虽然投入巨大,但随着数据量的飞速增长,传统的IOE架构已无法满足其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业务响应迟缓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他们曾面临一个艰难的处境:即使产品已经出库,但由于系统响应速度的问题,运输货车竟需等待一个小时才能载着产品离开工厂。这样的场景让众多企业难以接受。
IOE代表的合作体系包括服务器提供商IBM、数据库软件提供商Oracle以及存储设备提供商EMC,它们构成的企业数据库系统在全球占据大量市场份额。而“去IOE”的倡议最早由阿里巴巴集团提出,旨在以成本更低的软件和服务器替代Oracle和IBM等昂贵方案,打破他们在数据库系统的垄断地位。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认为,采用云计算技术是“去IOE”的最佳解决方案。在阿里云计算的推动下,“去IOE”运动正日益激烈。在实践中,阿里已成功以低成本的X86服务器替代IBM小型机,并摒弃了EMC存储。数据库方面也已转向开源MySQL和自主研发的OceanBase数据库系统。这一变革不仅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是全球范围内本土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倪光南院士表示,“去IOE”不仅是口号,更是互联网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的关键战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与国际巨头在同等水平上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