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难学揭秘全球最难语言排行榜,看看它排第几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老生常谈但又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汉语到底难不难学作为一名经常跟不同语言打交道的人,我深有体会,汉语确实给很多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最近,我整理了一份关于全球最难语言的排行榜,咱们今天就以此为契机,好好扒一扒汉语在其中的位置,看看它到底排第几,又有哪些让人头疼的地方这个话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不仅关乎语言学习本身,还涉及到文化差异、认知方式甚至咱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本质上就是在接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探讨汉语的难度,其实也是在探索中西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那么,汉语在全球最难语言排行榜中究竟排第几呢据一些语言学家和教师的调查,汉语常常被列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尤其是对于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说,其难度甚至超过了法语、德语等欧洲语言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书写系统等方面都与西方语言有着巨大的差异接下来,咱们就分章节详细聊聊这些差异,看看它们到底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哪些挑战
一、汉语的语音系统:听音辨义的超级挑战
要说汉语难学,那先得从它的语音系统说起作为第一语言是英语的朋友,我刚开始学汉语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发音英语里有很多元音和辅音,但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系统跟英语完全不同咱们汉语有21个声母,包括b、p、m、f这些音,还有d、t、n、l这些舌尖音,还有zh、ch、sh、r这些翘舌音,这可是英语里没有的英语里虽然也有卷舌音,但跟汉语的zh、ch、sh完全是两码事记得我刚开始学”sh”这个音时,怎么也发不到位,要么发成”s”,要么发成”ch”,被老外笑成了”丝”或者”吃”,真是尴尬
更让人头疼的是汉语的声调英语虽然是语调语言,但汉语是声调语言,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意思就完全变了比如”妈(mā)”是妈,”麻(má)”是麻,”马(mǎ)”是马,”骂(mà)”是骂,这简直就是”一字多音,音随调变”啊英语里虽然也有重音,但重音的改变一般不会改变词义,最多就是强调不同的部分汉语的声调是绝对的,发错一个声调,整个词的意思就跑偏了我有个朋友学汉语时,老把”你好(nǐ hǎo)”说成”你好(nǐ hào)”,结果意思就变成了”你好啊”,虽然意思还能猜到,但明显不够地道还有个更搞笑的例子,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想问”你饿了吗(nǐ è le ma)”,结果把声调弄错了,说成了”你饿了吗(nǐ è le ma)”,意思就变成了”你饿了吧”,这哪行啊可见声调的重要性
汉语还有个特点,就是没有明显的词尾变化英语里动词有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加”-s”,名词有复数加”-s”或”-es”,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等等汉语基本没有这些变化,词形非常稳定比如”走”,你说”我走”,我说”你走”,他走,意思不变,都是”to walk”这在英语里可不行,你说”I walk”,别人可能会误会你是在描述一个动作,而不是表达经常性的动作这种缺乏词形变化的特点,对于习惯了英语语法结构的人来说,确实需要适应不过也有好处,就是记单词相对简单,不用担心各种变形,只要记住基本形式就行了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中提到,语言习得的关键是可理解输入,而汉语的声调和语音特点,对于非母语者来说,提供了更少的可理解输入机会因为即使意思能猜到,发音不对,别人也听不懂,这大大降低了语言输入的质量所以很多汉语学习者都反映,听力是汉语学习中最难突破的一关我有个学生在学汉语时,常常听不懂老师讲课,后来发现是声调没学好,把”是(shì)”听成了”事(shì)”,把”有(yǒu)”听成了”友(yǒu)”,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二、汉语的词汇系统:汉字的阵
如果说语音是汉语的”拦路虎”,那词汇和书写系统就是”照妖镜”汉语的词汇系统跟西方语言差异巨大,尤其是汉字的存在,让很多学习者望而却步咱们知道,英语是字母文字,26个字母组合成单词,相对来说比较直观但汉语是表意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图画,一个概念我刚开始学汉字时,觉得每个字都像一幅幅小画,但又不知道画的是啥意思比如”木”,就是一棵树的形状;”水”,就是一条小溪的线条;”火”,就是一团火焰的图案这些字看起来简单,但组合起来就复杂了
汉字的数量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英语单词虽然多,但基本都在2000-3000个就能满足日常交流了但汉字的数量非常庞大,常用字就有2000多个,而要达到熟练阅读水平,至少需要认识3000-4000个字我有个学生,学了两年汉语,还是认不全路牌上的字,出门都得靠手机导航,想想都替他着急更让人头疼的是,汉字还有简体和繁体之分咱们用的是简体字,但香港、、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还在用繁体字我第一次去香港旅游时,简直像在阅读,到处都是”車”、”電”、”國”这些繁体字,看得我眼花缭乱后来才知道,这些繁体字其实比简体字更接近古代汉字的形态,但现代汉语学习者接触的都是简体字,突然看到繁体字,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汉字的形声字结构虽然提供了一定的记忆线索,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懂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意义范畴,一部分表示读音比如”河”、”湖”、”江”、”海”,它们的左边都是”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分别是”可”、”胡”、”工”、”每”,表示读音但很多形声字的读音跟声旁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澡”、”操”、”躁”,它们的声旁都是”澡”,但实际读音分别是”zǎo”、”cāo”、”zào”这就让学习者很难通过形声字来猜测读音,反而增加了记忆负担我有个朋友学汉字时,老是根据声旁来读,结果把”澡”读成了”zào”,把”钞”读成了”chāo”,闹了不少笑话
除了汉字本身,汉语的词汇还有同音异义词多这个特点英语里虽然也有同音异义词,比如”bat”可以是蝙蝠也可以是球拍,但数量远没有汉语多汉语里一个音节就有很多字,很多字的读音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比如”一(yī)”可以是数字1,也可以是”一起(yìqǐ)”的”一”;”在(zài)”可以是”存在(zàixiàn)”的”在”,也可以是”在(zài)家”;”行(xíng)”可以是”行(xíng)走”,也可以是”行(xíng)得通”我有个学生,刚开始学汉语时,老把”他(tā)们(men)”说成”她(tā)们(men)”,因为”他”和”她”的读音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还有个更搞笑的例子,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想问”你饿了吗(nǐ è le ma)”,结果把声调弄错了,说成了”你饿了吗(nǐ è le ma)”,意思就变成了”你饿了吧”,这哪行啊可见声调的重要性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汉字的学习涉及到视觉识别、语义理解和声音匹配等多个认知过程,这比字母文字的学习要复杂得多英国心理学家约翰·莱尔德(John Laird)在研究汉字认知时发现,汉字学习者需要同时处理字的形状、意义和读音三个信息,而字母文字学习者只需要处理形状和读音两个信息这种多通道的信息处理方式,无疑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很多学习者都反映,记汉字比记英语单词要难得多,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了字母文字的人来说,汉字简直就是一场”阵”
三、汉语的语法系统:省略的艺术与挑战
如果说语音和词汇是汉语的”硬骨头”,那语法就是”软肋”汉语的语法系统跟英语等印欧语言差异巨大,尤其是其省略现象和语序灵活性,让很多学习者头疼不已英语语法的特点是”显性”,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通常都要明确表达,即使省略了也会被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