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猜想的意识,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举出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各一件。
二、情境引入
1.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玩几个与可能性有关的游戏,希望大家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2. 猜游戏:老师手里有一枚,请同学们猜一猜在哪只手里。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
三、合作交流,实验验证,探究新知
(一)摸甲袋球的游戏: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甲、乙、丙三个袋子,通过摸球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二)摸乙袋球的游戏:通过摸球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摸丙袋球的游戏:通过统计摸球结果,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四)装球游戏:通过改变袋子中球的数量和颜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与数量的关系。
四、联系生活,深入体会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与同学交流。从而让学生知道,事件判断的正确与否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联系非常紧密。
五、巩固练习
通过填一填、听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可能性的理解。
六、回顾新知,畅谈收获
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进行总结并送出成长寄语。
板书设计:
确定事件:一定是……
不确定事件:可能是……,也可能是……;可能性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