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一片秀美恬静的村落里,那里的山峦起伏、水清石秀,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人物。唐代的诗坛巨匠李白正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
年少的李白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刻苦读书,反而有着一颗顽皮的心。每当他翻阅那些经史子集和诸子百家的书籍时,他的思绪总会飘向远方。
一天,李白又一次放下书本,悄悄溜出家门。他东张西望,沉醉于周围的风景,不知不觉走出了城。和煦的阳光、欢快的鸟鸣、随风摇曳的花草都让李白感到无比兴奋。
他来到一条小河边,趴在河边的石头上与小鱼们嬉戏。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闪烁,小鱼的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突然,他听到了一阵“嚓嚓”的声音。李白转头一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坐在石头上,磨着一根粗细如棍子的铁杵。
李白好奇地走近询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呢?”
老婆婆抬起头,微笑道:“我在将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瞪大了眼睛,惊异道:“铁杵这么粗,怎么可能会磨成细小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没有多言,只是微笑着继续她的工作。李白见她并非玩笑之言,便安静地站在一旁,仔细观察。
过了一会儿,李白忍不住再次询问:“老婆婆,您要将这么粗的铁杵磨成绣花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啊?”
老婆婆笑着指向她的铁杵说:“持之以恒,滴水可以穿石。我每天坚持一点一滴的磨砺,总有一天能将它变成绣花针。孩子啊,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深感惭愧并陷入了沉思。他望着水中自由游动的小鱼,再也无之前那样嬉戏。他向老婆婆表示了感谢,然后迅速朝家的方向跑去。
当他经过城门时,回头望了一眼仍在磨着铁杵的老婆婆。这情景给了他极大的鼓舞,让他在回家的路上再也无法分心。
从此以后,李白下定决心刻苦读书,每天坚持不懈。他终于成为了名扬后世的诗仙,创作了无数流传后世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