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抗生素使用与肾脏健康解析
近期Lan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发布了一项关于我国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抗生素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引发了人们对抗生素使用与肾脏健康的关注。那么,究竟哪些抗生素可能会对肾脏产生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常见的抗生素,帮助大家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阿莫西林是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代表,对于呼吸道感染、泌感染、皮肤和软感染等有着广泛应用。对于阿莫西林过敏的人群,使用这类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急性肾损伤。而对于不过敏的人群,则一般无需过于担心。
甲硝唑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这类抗生素在口腔感染、炎、炎等治疗中常见。一般情况下,甲硝唑并不会对肾脏造成损伤,但仍需遵医嘱正确使用。
头孢类抗生素根据抗菌谱不同可分为一、二、三代。一代头孢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情况较为多见,主要与一代头孢的肾毒性有关。而二、三代头孢对肾脏的影响较小,过敏者需特别注意。
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在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方面有良好效果。虽然左氧氟沙星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肾损伤风险,但发生率较低,患者只需遵医嘱按疗程使用,并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即可。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常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阿奇霉素不会引起肾损伤,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磷霉素和呋喃妥因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一般没有明显的肾损伤风险。呋喃妥因在使用时仍需权衡利弊,并关注肾功能变化。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代表性物,常用于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多西环素肾损伤风险较小,而米诺环素的肾损伤风险虽然较低,但仍需遵医嘱按疗程使用并关注肾功能变化。
抗真菌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的肾损伤风险相对较小。但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肾损伤风险较大,使用时需谨慎。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较大,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德黑兰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两性霉素B在抗生素引起的肾损伤中最常见。
克林霉素容易引起腹泻和过敏反应,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肾功能。青霉素虽然抗菌谱窄,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耐,但在特定情况下仍有一定应用价值。磺胺类物在过去曾广泛用于临床,现在多用于治疗特定感染,对磺胺过敏的人群需谨慎使用。利福平和异烟肼主要用于结核病治疗,根据专家共识,两者在慢性肾患者中可安全使用。
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可能引起肾间质肾炎,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谨慎。理论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抗生素,任何物都有可能引起肾损伤。我们在使用该类物时,应遵循医嘱,掌握用原则:该用再用,不需要的情况尽量不滥用。尤其是对于上述提到的肾毒性较大的抗生素,更需多找专业医生权衡利弊清楚再考虑是否使用。抗生素不应被当做“感冒、拉肚子”随意乱用。正确的做法是去做化验、经过医生判断后开具处方再使用。日常生活中,规范使用抗生素不仅能降低细菌耐,也能降低肾损伤风险。